第272章

  赵有当闷着头抽了一口又一口,最终飘了半屋子的烟雾,才终于长长叹了一口气:“我瞧着,青哥儿这是打算翻天啊!”
  第133章 安平县·淀粉肠铺子3
  桂香婶子翻了个身,哼了一声:“我还不知道你?你又要说什么女人和哥儿不能骑在汉子头上,村里该乱了那一套了。”
  赵有当作为村长,自有他的一番考量和大局观。办学堂是好事,让哥儿和女子去上学也不是不行,人家石渠村不就让女子和哥儿在学堂里旁听?家里的媳妇识几个字,也能教给孩子,这都不算什么。
  可倘若不让女孩和哥儿去上学,家里的小子也不准去,还要被从作坊里除名,这味道就变了。这不仅仅是沈青想要帮扶村里的女孩和哥儿,落在赵有当眼里,更是沈青开始借作坊行驶权力,插手村民家事了。这哪能行?
  “青哥儿年轻不懂事,只能看着眼前。心是好的,可这事儿搬起来哪有那么简单?你常在村里行走,还能不清楚?有那偏心眼子的人家,别说哥儿和女孩了,就是小子,也有只让偏疼的孩子去,剩下的留在家里干活的。现在青哥儿提出这样的要求,这些人家还能不闹?”
  村里的孩子可没有娇养的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这个当家实际上指的就是干活。六七岁,甚至五六岁的丫头小哥儿,都能家里的杂活儿一把抓了。刷碗、洗菜、喂鸡、割猪草、带下头的弟妹……再大一些,就能踩着板凳站灶台跟前做饭,洗全家的衣裳,上山拾柴火、割猪草。
  至于小子呢?村里虽然重小子,可那是生不出小子的人家,等生的多了也就不稀罕了。就好像小鸡村那个王三,不就是这样?
  家里不受宠的小子,小小年纪就要下地,锄头挥不动,拔杂草、间苗、浇地总能干,平日里吃的水也得挑。
  所以村里人为什么热衷于生孩子呢?多子多福不是一句空话,除了武力值摆在那里能震慑村里其他人之外,对于买不起奴仆的穷人而言,子女就是最好的奴仆,孩子多能替父母分担活计的人就多。
  许多人年纪轻轻,二三十岁便能在炕上一坐一天不用下地,自有儿女把家里的活计打理得井井有条,他们只需要动动嘴,瞧见哪里活计做的不好只管张嘴骂人,便能过得十分舒坦。
  虽说也不是人人如此。可即便是比较疼爱孩子的连二婶,她舍不得让连蓉洗衣裳,却也会在自己洗衣裳之前,让连蓉去把水倒好、衣服泡上。
  现在青哥儿强行要求村里人把女孩和哥儿送去学堂,家里这些杂活自然要落回父母身上,凭白多了许多活儿要做,谁能乐意?
  桂香婶子也是村子里长大的,赵有当稍微一提她就明白了。沉默片刻,桂香婶子才道:“那他们可以不送小子去学堂,也不去作坊干活儿,继续在家当他们的太上皇就得了。咱们村原本也没有学堂,没有作坊。青哥儿办学堂,引了贵人来建作坊,是造福村里,不是欠他们的,不是合该就得把好处给他们。”
  赵有当对桂香婶子竖起大拇指:“我媳妇真明理,不愧是我的媳妇!但这村里能像你这样明理的人,有多少啊?”
  桂香婶子作为村长的婆娘,平常见识的事儿本就比别人多,加上老村长会给赵有当聘她,便是看中她为人聪明有主意,能帮上赵有当。然而村里愚昧的人多得是,还有除了愚昧占便宜没够的人。
  这些人你就是把理掰开了讲明白了,人家也要捂上耳朵不肯听,只怨恨你没把好处给足!
  “我知道青哥儿心里憋着一股气呢。他是个哥儿,但样样不输小子,现在又撞了大运结识了贵人,自然要挣一口气。”在赵有当看来,沈青现在的所作所为,其实都是在出气罢了。他作为汉子,心里自然会有些介意,沈青一定要把哥儿和丫头们扶持起来,压汉子一头。这让他心里有些不舒坦,但沈青一直很尊重他,这份不舒坦就有限。
  沈青插手村里的事儿让他权柄下移,他心里也介意。但沈青让他媳妇和儿子去管作坊,又给了不菲的薪酬,吃人嘴短拿人手软,这份不舒坦也有限。
  他最介意的,还是沈青插手村里的事儿之后,打破了祖祖辈辈传下来规矩,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。“你瞧着吧,这话一出,村里且得闹起来!青哥儿办学堂原本是大好事一桩,但这样一来村里人感念他的人少,恨上他的人倒要多了!”
  村里人就是这样,你给到大家利益了,盖房、办作坊让大家挣着钱了,你就是好人;触碰到大家的利益了,尤其父母支配子女的权力是天然的,天经地义的,一个外人强行插手别人家事,那就是恶人。他们不明理也不懂得什么远见,就只看眼下的利益,注重此刻的感受!
  赵有当都能想到,沈青这话一出,得有多少人找到他家里说事儿!这还不是一朝一夕的,青哥儿只要持续扶持哥儿和丫头,后续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招,又会引起多少麻烦!
  桂香婶子沉默许久,才道:“说到底,你还是想和稀泥呗。”
  赵有当反问她:“我作为村长,希望村子里太太平平的,不要有矛盾不要闹事儿,因此和和稀泥,有什么不对吗?”
  她答不上来,闷闷不乐的翻了个身,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背对着赵有当,不说话了。她当然知道怎样村里会太平,会安稳。就是延续着从前的规矩,不要打破它,遵循着它,延续着它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