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

  阮祺的困意早就烟消云散了,帮忙背着竹筐,乖巧跟在后面。
  早点卖的依旧是炊饼和咸豆花,阮祺也没吃饭呢,厚脸皮讨了两碗,和清珞凑在一起用早饭。
  炊饼是加了葱花的,蒸得咸香松软,阮祺掰了半个给对方,压低声音问。
  “快点老实交代,送那些纳采礼究竟是哪儿来的,你不是在关外做生意吗,怎么又跑去做海运了?”
  关外指的是西北或者北方,距离海边可隔着不短的距离呢,要是什么样的买卖,才能从西北一直做到海边。
  清珞神情淡然,只稍稍扬了下眉,没等出声就被阮祺一把揪住。
  “不许编假话!”
  两人同床共枕这么久,对于这人的性情,阮祺不说完全了解,猜中七八分还是能办到的。
  眼前人目光灼灼盯着自己,清珞失笑,塞了勺豆花给他。
  “好吧,我过去的确是管着摊事情,范围从南到北都有,不止是关外和海运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豆花是新做的,鲜嫩爽滑,里面加了辣子和脆花生,阮祺面无表情地咀嚼,目光依旧紧盯着郎君,示意他继续坦白。
  “手底下人比较多,有些连我自己都认不清。”
  范围很大,手下人很多,阮祺突然想到种可能。
  “是类似商会那种吗?”
  商会也称作商帮,是以地域为中心划分,本地富商与船运联手起来组建的一种组织,发展壮大后,甚至会和当地官府针锋相对。
  比如盐铁帮,比如东南商帮。
  若是商帮的话,也就不难解释清珞之前会遇到仇家,以至于重伤流落到芜河村了。
  清珞思考片刻,颔首道:“不完全对,不过可以这样理解。”
  “我虽是掌权者,但平常并不管事,当时我在的地界出了些变故,我自认已经尽到该尽的职责了,所以打算暂时休息段时日。”
  “哦。”阮祺点头,确实越听越像商帮了。
  然而商帮也好,别的也好,阮祺其实都不在意,他伸手拉住对方,语气认真道。
  “不管你过去是做什么的,既然我们成婚了,便是一家,你不能把我独自丢下。”
  “放心,”清珞抚了抚他的脸颊,温声道,“我便是丢下那边,也绝不会丢下你。”
  刚巧路过搬送柴炭的陶玄景闻言,顿时一脸被雷劈中的表情。
  同样路过的岳闻朝摇头叹息,递了碗辣豆花道:“吃吧,等下还要去大田种地呢,别饿着了。”
  村里闲话传得快,还没等过晌午,阮祺要重办婚仪,且收了大箱纳采礼的事便在芜河村内外传遍了。
  还在山脚下摆摊时,就已经受到不少恭贺。
  有村里人,也有和阮祺相熟的香客,后面就连崔庙祝听到消息也跟着凑上来,笑得眉眼弯弯。
  “重办婚仪好,等重办了婚仪,是不是就可以规划着要个孩子了?”
  阮祺:“……”您还没放弃呢。
  “早着呢,”阮成丰接话道,“我已经托人算过了,下月底是个吉日子,成亲前两人要分开住,不能要孩子。”
  “分开住?”这回连阮祺也望了过去。
  “必须分开住,”阮成丰斜睨着他,“既然打算重办婚仪,一切自然都要按规矩来。”
  “房间已经收拾妥当了,你直接搬回家住就行,到时月底旧宅也修好了,正好一顶花轿抬过去。”
  “你大伯说得对,”董念也赞同道,“先搬回家,也不拦着你们平常见面,只是夜里睡觉时要分开。”
  阮祺与清珞面面相觑。
  家里的事向来是这样,若只是大伯决定了,说不准还能更改,可一旦伯母也下定了决心,那便再没有转圜的余地。
  傍晚收摊后,阮祺被伯母盯着收好了行囊,一步三回头从神庙里搬出来。
  走前抓着清珞叮嘱,让对方每日别忘了吃药,夜里临睡前记得关窗,还有山里风凉,一定要把被子盖好。
  董念怒其不争,伸手拽了阮祺一把:“行了,就分开几日,有这么难舍难分吗?”
  阮祺抿着唇,依依不舍跟着伯母离开。
  家里卧房还给他留着,明明才过去没多久,望着自小居住的地方,阮祺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。
  大伯倒是十分高兴,甚至给他换了新的被褥。
  湖蓝色的棉被,无论面料还是棉絮都是簇新,软绵绵,带着干净的气息,阮祺却是难得没了困意,翻来覆去许久依旧无法入眠。
  快到二更时,忽然听见窗外传来细微的声响,仿佛有人在用手轻敲木制的窗棂。
  阮祺迟疑着起身开窗,还没来得及惊呼出声,就被外面人一把捂住嘴巴。
  “你……”
  惊恐褪去,阮祺杏眼抬起,目光中露出欣喜神色。
  窗外人轻笑了下,朝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。
  阮祺连忙颔首,将嗓音压到最低:“你怎么过来了?”
  “你有件里衣忘带了,我给你送来。”清珞上下打量了他一眼,轻声道。
  阮祺顿时脸颊发烫。
  的确是忘带了,当时伯母催得紧,他只来得及将平日换洗的衣裳装好,直到傍晚洗漱后,才发觉没有新的里衣替换。
  不愿意穿脏衣服,阮祺只能凑合换了幼时的里衣,袖口和衣摆都短了一节,露出白皙的手腕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