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5节

  不管是兽医学的规范, 还是如今伐木会成人课堂的开设,都是她一手扶起来。
  这两样,无论男女,都能去学习, 去考试, 事情自然变得多了起来。
  程亦珊原本以为, 自己在官学招收女学生会受阻碍。
  没想到,真的如纪元说的那般,放开手去做即可。
  宁安州从上到下,都能完美执行纪知州的命令。
  这在整个天齐国都是罕见的。
  如今的镇南关也有这种趋势。
  谁让纪元言出必行,他说的事,一定会做到。
  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。
  镇南关到宁安州这条路, 也最后定下工期, 抛开农忙时候来算,再加上两地的犯人。
  差不多也要等到年底才能整修好。
  年底, 也就是还有六个月时间。
  修古代的山路,这时间也算可以了。
  这条路的工期定下。
  消息自然传到东边昌盐郡跟西边永临县所有商贾的耳朵里。
  半年啊。
  也就是说,明年就可以开工修其他路了?
  这半年里,一定要去找找关系,让纪知州把路定到自己这边!
  那两个地方的人,刚开始想主意,新消息又传过来。
  通远镇的地方长官讲:“我们纪知州做事既有规划。”
  “他说,既然第一条路的工期已经定下,那第二条路的规划也该开始。”
  “所以,顶多七月份,纪知州就会定下修哪条路,还会派叶大人他们去探勘情况。”
  什么?!
  七月份就会定下?
  距离时间截止,还不到一个月?!
  纪知州啊纪知州,你做事怎么那样迅速啊。
  第一条路的方案刚刚拿出来。
  第二条路的规划也要出来?
  好狠的人。
  纪元的办事效率,实在震惊其他地方的商贾。
  众人也在私下讲:“若咱们当地的长官,有人家一半效率,咱们这边也能发展得很好。”
  当然了,还有人讲:“咱们这种山沟沟里,怎么可能发展得很好哦。”
  “纪知州说了!滇州府是座宝藏地!以后不会亚于中原跟江南!”
  啊?
  这话都敢说?
  可纪元讲的,或许有可信程度吧?!
  原本半年的时间,突然变成一个月,大家真正着急起来。
  两地的县令也不好直接去找纪知州,他们到底是属于其他州,只能请示自家知州。
  可想着自家知州的办事效率,两个县令咬咬牙,竟然直接去州里堵人。
  那两地知州也知道这件事,自然不会阻拦。
  只是有点不同。
  昌盐郡那边的知州道:“什么?跟永临县那边的人抢?那你们可要抢到啊。”
  永临县上面的知州几乎是差不多的语气。
  竞争这种东西,确实不好说。
  人这好胜心一上来,谁挡得住啊。
  再加上本地商贾的催促。
  两地的县官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速度。
  毕竟这事做不好,上面不好交代,下面也不好交代。
  今年年底的考评肯定完蛋。
  可要是做成了呢?
  嘿嘿。
  升职加薪!
  指日可待!
  六月十五,纪元检查完今日修路的情况后,又去稻田里看田地情况。
  等他回镇南关知州府的时候,昌盐郡县令,永临县县令,正在大眼瞪小眼。
  纪元只当没看到两人的态度,只道:“两位是为宁安州第二条路而来?”
  两人同时点头。
  纪知州果然爽快,竟然开门见山地聊。
  哎,要是没有那个碍眼的,他们肯定很快可以谈妥。
  接下来的时间里,两人分别阐述了自己各地的优势。
  比如永临县所在的州有可以通船的河流,水系发达,吃水也深,可以过大船。
  另一边说,自己当地产最好的井盐,到时候运到宁安州,对当地百姓来说肯定特别好。
  两人口若悬河,都在讲自家的优势。
  纪元只听着,旁边柴烽还给纪元倒了三杯茶,才听对方讲完。
  纪元看了看这两个知县,心道,只说优点,却不说让出什么好处,这让他很难办啊。
  那两人见纪元年纪虽然不大,却十分稳得住,他们无论说什么,纪知州都是面露赞许,偏偏对双方都很赞许,丝毫看不出偏向。
  谈判的第一阶段,他们好像打了个平手?
  昌盐郡的县令先一步道:“说起来,我们昌盐郡的盐商们讲,他们非常支持宁安州修路,故而愿意捐钱捐物,以资宁安州第二条路修好。”
  终于来了。
  宁安州人士柴烽表示非常高兴!
  怪不得知州大人让他们不要着急。
  纪元终于表现出真正的兴趣,开口道:“盐商们竟然这般心系百姓,若能修好,也是功德一件。”
  “只是道路所需费用不少,不知昌盐郡能出多少。”
  在这等着他们呢?!
  两地县令瞬间明白过来。
  方才纪知州不表态,就是等他们让出真正的利益。
  也是,他纪元做事,怎么可能吃亏。
  永临县的县令立刻跟上:“永临县的各大商户愿意出一万两银子,还请这条路,务必考虑永临县。”
  多少?
  一万两?
  柴烽感觉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多钱。
  可纪大人看他一眼,让他赶紧回神。
  他也是没出息,忘记修路要花费的银子,可不止万两!
  他们纪大人是真的发工钱,真的让修路劳工们按时休息。
  所以他们修路的费用是很高的。
  更别说,山路的修缮更是极贵。
  各种因素加起来,一里地就需要二百多两银子的成本。
  没办法,谁让这是山路,修起来真的艰难。
  否则昌盐郡永临县的人,也不会那么盼着修路了。
  现在永临县给出的价码,差不多等于成本的四分之一。
  等于通往两地的路,他们可以承担四分之一,宁安州承担四分之三。
  纪元笑笑,并未多说,反而看向昌盐郡县令。
  这明显是不满意永临县的价码。
  昌盐郡贩盐,里面盐商财大气粗,直接道:“咱们两地稍微远点,我们商会的人说了,出两万两银子。”
  这个价格?
  纪元又笑,核算下来,不过占了宁安州到昌盐郡所需银两的三分之一。
  一条双方都利好的路。
  一人一半,是最基础的吧?
  纪元并未多讲,只道:“今日时间也晚了,大家先休息,明日再说吧。”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