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1节

  只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层。
  更不敢直面顶头上司。
  或者说,很少有人会去争取这份“福利”。
  纪元始终相信,跟着自己做事,一定不能吃亏。
  在合理的范围内,做对就该奖,做好了就该夸。
  工作的一部分成就感,不就来自这里吗!
  合理报酬跟适当的个人价值体现,才能让人更有动力做事!
  就算是让牛犁地,也要给牛喂草啊!
  纪元又跟大家解释:“这本就是你们应得的,做事方法总结得确实很好,以后继续努力。”
  除了他们的之外,纪元还对典籍检讨他们道:“这月的奖金也出来了,若还有什么事,大家尽管提。”
  典籍检讨几个人的名字,也在那份《史官院政务方法论》后面。
  上面还详细写了每个人都做了什么。
  看似是给大家举例子,实际上是把几位官员的名字写上,好让上司知道,大家都是干活了的!
  干活要留痕迹!
  所以此刻,几个人恨不得跟着纪元再做些事。
  跟着这样的领导做事,恨不得肝心涂地啊!
  近一个月的辛苦,在这会全都变成开心。
  毕竟他们到哪,都有人夸赞。
  同年们更是羡慕得要命。
  都是干活,凭什么同人不同命!
  在翰林院这边做事,纪元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宋编修跟谢编修是高门子弟。
  但那两个庶吉士可不是啊。
  人家上司还不是一视同仁?
  纪元现在去六部办事,新科进士看他的眼神就跟看到肥肉一样。
  并且心里暗暗下决心。
  七月的庶吉士选拔,他们一定要去翰林院!
  一定要逃离这些鬼地方!
  给纪元做事,肯定更好啊!
  什么?
  辛苦?
  他们现在不辛苦吗?
  不就是整理文书吗!
  他们也可以的!
  同年们的羡慕让宋留群跟谢志福简直笑得合不拢嘴。
  回到家里,更是对纪元赞不绝口。
  宋大人无语。
  但是想想自己刚考上进士的时候。
  那会要是被分到这样的上司手下,估计也跟宋留群一样高兴。
  如果说这些让新科进士们更想去翰林院的话。
  那史官院两个庶吉士的任派,更 是让众人大吃一惊。
  那两个庶吉士的存在,大家一直都知道。
  上届会试留下来的。
  觉得吏部分的官不够好,就不想去,拖着拖着,到了如今。
  谁让现在合适的位置太少,最近大半年,吏部都没有消息。
  可这次的《史官院政务方法论》,竟然让吏部重新注意到他们。
  或者说,是太子注意到文章的作者之一,是上一届的进士。
  太子随口一提,吏部自然上心,又让两个庶吉士过去,看看手头那两个官职如何。
  合适的话准备上任。
  刘进士跟陈进士傻眼了。
  有官做了?!
  他们等了三年,都没合适的位置。
  现在因为一篇文章,直接让他们去外派?!
  而且太子提了一嘴,那职位肯定不会差!
  或者说,他们都被冷了大半年,如今给什么官,他们都会去做的!
  两个人恨不得给纪状元磕一个。
  甚至还在想,不去外派也挺好的,要是能给纪元做下属,那也不错啊。
  以后的升职加薪,还用发愁吗?
  当然,他们只是想想,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,他们肯定会去啊。
  整个史官院都在为他开心。
  不过他们两个去吏部之后,宋留群大声道:“不好!”
  什么不好?
  史官院本来人就少。
  现在他们两个要走,那他们身上的担子不更重了?!
  那么多文书,又少了两个干活的“苦力”!
  大家下意识看向纪元,看向自己的上司。
  所有人对他已经有了本能的信任。
  “纪大人,您要不要再跟李首辅商量一下,给我们再拨些人手?”
  “实在不行,庶吉士选拔提前也行啊!”
  “就是,那些新科进士,都等着来我们这啊!”
  纪元后退半步。
  你们认真的吗?
  我只是个六品的修撰。
  哪有那种本事,还庶吉士选拔提前,怎么不说提前派官啊。
  史官院这边还在开玩笑。
  对外面的进士们则是震撼。
  甚至还一些依旧在六部观政,并等着派官的往科进士们,恨不得现在就进翰林院!
  恨不得现在就给纪元做事!
  等会,考进去是考进去。
  那他们没事去翰林院帮忙。
  也是可以的吧?
  这是他们义务劳动啊。
  不少清闲至极的观政进士们,开始偷偷摸摸往翰林院跑。
  不要说了!
  我们喜欢干活!
  让我们立刻干活吧!
  求求了!
  在观政进士偷偷行动时。
  李首辅笑着在纪元的考核文书上写了个字。
  优。
  似乎觉得不够。
  又添了两个字。
  上上。
  哎,这种人才,要派到什么地方才好。
  第104章
  第104章
  连李首辅都没想到, 纪元能那么快通过前期的“考核”。
  更没想到,纪元把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。
  毕竟史官院的文书堆积那么久了,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想给处理好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