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1节

  纪元也帮着好友们找。
  从第一排开始,以此往下看。
  白和尚第五。
  再往后看,众人聚精会神。
  高老四第十七。
  正荣县一个秀才三十一。
  还有一个意外的人,纪元之前让了自己廪生的食宿给三堂的秀才,那秀才今年三十五,名叫汪柱良,他在第六十四。
  再往后的名字就不认识了。
  今年乡试,只取六十八人。
  纪元他们再三确认。
  认识的人当中,只有白和尚,同在数科的高老四,再有正荣县一人。
  还有就是三堂秀才汪柱良。
  李锦,蔡丰岚,李勋他们,全都落第。
  众人表情怔怔,盯着榜单看。
  多年的努力,全都在这张榜单上。
  三千多人的考试,最终还是没能脱颖而出。
  他们当中,年纪最大的是正荣县的牛秀才,今年四十三,这是他最后一次乡试。
  等到下一届,就超过了四十五岁,没有报名的资格。
  年纪最小的是安小河,今年十七,还大有希望,所以并未有那么伤心。
  牛秀才最后的希望落空,捂着眼睛哭泣。
  跟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。
  考上的也会哭泣,比如汪柱良,他今年三十五,虽说还未到年龄,但家里实在支撑不下去,否则不会厚着脸皮用纪元是食宿。
  他也在哭。
  哭泣的,欢喜的,怒骂的,遗憾的。
  众生百态。
  李锦跟蔡丰岚有些笑不出来。
  两人长长叹口气。
  他们真的努力了,他们也用了全力。
  但考不上就是考不上。
  至少今年考不上。
  周家兄妹俩过来安慰蔡丰岚,李锦爹娘也是这般。
  以后再考,有的机会。
  纪元却不好安慰,只道:“等你们默了卷子,我替你们看看。”
  谁料这话一说,周围人竟然全都看过来。
  “能不能帮我也看看。”
  “纪解元你有空吗?我也落榜了。”
  “还有我还有我,您能帮我看看吗。”
  啊?
  这不行啊!
  他哪有那么多时间,只能给好友同窗们看文章啊。
  可为周围哪管那么多。
  这是解元啊!
  那水平能一样吗。
  让他帮忙,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!
  好在及时出现的殷博士把纪元救出来,否则真的要被塞了满怀的文章。
  李锦蔡丰岚他们看着,眼神流露出羡慕。
  蔡丰岚又看了看榜单,叹气道 :“在正荣县的时候,以为我有些天分,来了府城方知,那边天分并不如人。”
  要说能考上秀才的这些人,从蔡丰岚到钱飞他们。
  有一个算一个,哪个没有天分?
  若没有天赋,甚至都不能站在这。
  特别是家境一般的学生,都是超过旁人的聪慧。
  在自己家附近的时候,还觉得自己脱颖而出。
  出了自己的家,来了更大的地方。
  方知田地广阔,他们那边天赋,顶多是聪明,远远称不上智慧。
  周家人道:“每年来来往往书生那样多,都是这般过来的,能在三十岁之前考上举人,就是佼佼者了。”
  这种竞争,往前便是平步青云,谁又不努力呢,谁又没有天分呢。
  “回头让纪元,殷博士他们,帮你们看看文章,今年全当积累了。”
  “三年后,说不定还能跟纪元当同窗。”
  这话让蔡丰岚摇头,忽然想到,他在正荣县丙等堂的时候,认认真真考到乙等堂,就是不想跟这样的变态当同窗。
  如今想来,以后再也不会有当同窗的机会。
  不过没关系。
  后进者依旧可以奋发。
  周家大少爷见他摇头,微微皱眉,蔡丰岚今年也因身体缘故,这才出了问题,他不会因此一蹶不振?
  谁料蔡丰岚道:“同窗是做不成了,以后努努力,当个同僚吧。”
  众人笑。
  好家伙。
  刚落第,就想着自己以后能当官。
  难道还要当进士不成?
  周家大少爷松口气,不怕考不上功名,就怕这口心气散了,看来蔡丰岚没什么问题。
  蔡丰岚说出大家的心声:“身边有个纪元,也都习惯了。”
  “再说,本就没有他聪明,再不学学他的努力,那还能当好友吗?”
  钱飞跟李廷同时点头。
  而此时的纪元,已经被殷博士带着去了府学的研学处。
  殷博士满脸带笑,看着纪元忍不住道:“好,考上了,还是解元。”
  殷博士平时能说会道,此刻却只能讲出这些话:“你辛苦读书,也是该如此的。”
  纪元则认真谢过殷博士。
  他的五经博士其中之一就是殷博士,那些笔记,他如今还在用。
  “还要多谢博士您,不是您,我也学不了那么多。”
  殷博士笑着点头,又拍拍纪元肩膀:“走吧,监临官去休息了,但学政,左右训导在等着。”
  作为乡试解元,肯定要去拜见自己的长官们。
  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,这些都是他的房师,也是他的老师。
  纪元被殷博士带着前去。
  学政的官署已经站满了人,见纪元过去,都道:“纪解元来了!”
  纪元快步过去,一一拜见房间内的长官。
  众人看着眼前的学生,忍不住频频点头。
  好学生,确实是好学生。
  监临官跟主考官都夸,今年的解元着实不错,还年少有为。
  今年的监临官是不介意学生年纪较小的,还说后生可畏,合该如此,正是他们天齐国选贤的证明。
  学政笑着道:“恭喜纪解元了,以后就是举人了。”
  举人。
  十四岁的举人。
  这在场许多官员,甚至也只是举人的身份,大多夫子,也是举人的功名。
  如今这少年,跟他们竟然一样了。
  不对,不一样。
  十四岁的举人,以后前途无量。
  他可不是什么家族里培养出来的庸才,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  但凡府学的夫子们,谁不知道纪元的勤奋跟自律?
  三年来,不曾有一日耽误功课,更无一日缺席。
  这在整个府学来说,都是很罕见的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