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9节

  对长官们来讲,开除一个学生无所谓。
  但对他们来说,是开除一个,很有概率会中举的学生。
  他们就会再三考虑,再三评估。
  纪元从七月到府学,也算了解府学的特性。
  纪元的思路让蹴鞠吴夫子,魏夫子他们眼前一亮。
  确实,这是个好办法。
  只要有武举,武营绝对是个好手。
  那么长时间没有武举了,想来很快就会重开的。
  朝廷不可能十年都不武举吧?
  这不合理。
  武营也被安抚住,他历经此事,也算长了教训,老老实实在住处看兵书。
  只是一想到蹴鞠的黑幕,整个人都气得不行,气得在院子里打一套拳法才能消气。
  他知道,吴夫子跟魏夫子正在为他的事奔走,所以不能乱来。
  但是委屈吗。
  太委屈了。
  明明他们的实力更强,明明第一就该是他们的。
  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。
  还是等着夫子们的消息吧。
  其实从府学退学,他也没什么,只是爹娘肯定会很失望。
  他爹大字不识,所以有了军功也升不上去,有了他之后,一定让他去读书,最好还多读一点。
  他真的不能辜负他爹娘的期望。
  吴夫子,魏夫子,到底还是找到了学政,学政看到他们,甚至下意识想跑,被堵到宴会上,只能无奈道:“掌印教官脾气是大了些,但话都说了,也不能直接驳回吧。”
  意思就是,事情上,掌印教官确实有错,也不应该小题大做。
  但说都说了,还能怎么办。
  学政躲着不见,也是觉得这事不好处理。
  魏夫子先问了头一个问题,也是纪元让他问的,当然,他绝对不会说出谁给他支的招。
  “学政,一般来说,自家府学打到决赛,学政都会去看,您也喜欢蹴鞠的,为什么没去。”
  学政顿住,这要怎么说啊。
  魏夫子不会猜到什么了?
  “您是不是觉得,咱们学生一定会输,所以就不去?那您为什么觉得一定会输啊。”
  纪元也只是猜测。
  毕竟之前武营他们讲过,每年决赛的两支队伍,所在府学的学政等人都会去。
  今年不仅学政没去,左右训导都没去。
  好像事先知道一定会输一样。
  学政反驳:“怎么会,也就是今年太忙。”
  吴夫子默默看着这宴会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  学政轻咳,压低声音:“庆兰府那边,确实想拿个第一,他们去年乡试差点出错,需要冠军来鼓舞士气。”
  两方长官的交流,甚至都不用说太多,便完成了利益交换。
  学政本身没有参与,但掌印教官过去,必然达成什么好处,具体的学政没什么兴趣。
  对他们而言,不过是再小的一件事。
  对学生而言,也不过少了个冠军,反正比完就回来了,第二也挺好的。
  估计都没想到庆兰府那些人得了便宜还卖乖,武营他们脾气也大,直接打起来。
  事情发展到这,换了学政,左右训导过来,必然会劝架,护着自己府学的学生。
  学政也不太理解,掌印教官到底换了什么好处,让他那么偏袒庆兰府。
  好奇归好奇,学政也懒得管了。
  吴夫子魏夫子也不是傻子,看着学政表情,明白纪元说得基本没错。
  既然确实是“小事”,那他们也能接着说“条件”了。
  “学政大人,您想过武举吗?”
  武举?
  怎么没想过。
  若不是因此,府学也不会招卫籍学生。
  魏夫子继续道:“上次武举在六年前,这么久都没武举了,这武举还办不办?”
  学政顿住。
  肯定办啊。
  总不好真的马放南山,长时间不办,兵部跟武将都会提意见的。
  学政刚点头,魏夫子又道:“想来这么久不办了,最近两三年内,肯定会举行武举,若真的十年不兴武举,天齐国的臣子们都不会同意。”
  这话没错。
  学政多聪明的人,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了。
  但魏夫子讲的,确实没错。
  武举迟早要办,如今看起来,也就一两年的工夫。
  而那个武营好像也不错,让他走了,说不定是损失?
  庆兰府今年着急要蹴鞠冠军,不就是因为乡试成绩不佳。
  阅卷官对他们的考生很是不满,说是质量太差。
  吴夫子默默道:“以武营的拳脚功夫,还有对兵法的理解,他要是去了其他府学,大概也能武举的。”
  学政嗤笑:“怎么?还想威胁我?”
  两个夫子不说话。
  学政让他们两个坐好,自己整理衣服,最后道:“算了,留下吧,小惩大诫,好好同掌印教官道歉即可。”
  “回头我跟他们掌印教官说一声,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”
  “但是蹴鞠一事,不要再提了。”
  到底不光彩,真扯出来,两个府学都不好看。
  说罢,学政想了想道:“本官那有一个京城买的皮质球,一会我让人送到吴夫子家中,蹴鞠队的学生们勤加练习,明年再踢回来吧。”
  学生们确实委屈,既然要留他们,那就给些好处吧。
  吴夫子一直带着蹴鞠队,把球给到他,那就是给到蹴鞠队了。
  京城买来的皮质球,想来必然极好,学政自己都有些心疼。
  武营退学的事终于解决。
  吴夫子带着武营前去道歉,最后又拿着皮球安慰,总算是把这件事了了。
  对纪元来说,唯一一点的不完美,是当时射科的同窗,听到纪元问了此事,还猜到是纪元给出的主意。
  学政对此倒是不介意,他看纪元顺眼,只觉得他聪明,以后是个混官场的好料子。
  但掌印教官那,几次看到纪元,都没什么好脸色。
  也是,原本武营退学,对他来说是最好的,也最能维护颜面。
  如今只是道歉不说,还得了个上好的皮球。
  纪元就当没看到,每日按部就班上学即可。
  这掌印教官,难道还能把他给退学了?
  想来不太可能吧。
  纪元这点自信还是有的。
  作为所谓的小神童,有利有弊。
  他可毫不介意利用自己的利。
  现在对纪元来说,最重要的事,还是岁考。
  岁考成绩,决定了他明年在哪个学堂读书。
  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,他绝对不可能放过,好老师的重要性,他怎么可能不知道。
  时间进入十一月份,天气渐渐冷起来。
  还有十五天就要岁考,府学气氛也变得不同。
  基本上所有学生,眼睛都盯着第一堂,第二堂。
  今年乡试大部分考生,也都出自这两个。
  但凡有进学想法的,全都会努力。
  除了成绩不错的学生们努力,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紧张。
  府学的人来来走走,如今有五百八十二人,如果排到倒数八十二,那这八十二人就要再考。
  这个“再考”,其实就是补考的意思。
  若补考的文章写得还不好,可能就会被劝退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