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节

  纪元朝张洵方向一拜:“还请张兄将此诗送回正荣县,不仅是给蒙师赵夫子,也是给县学教谕以及罗博士他们。”
  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章解元眼圈有些湿润。
  何等天才,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?!
  还是送给恩师们的?
  他怎么就没有这样好的学生啊!
  徐大人也上前几步,似乎想到自己的恩师,手指在纪元笔力遒劲的字迹上慢慢挪动。
  “好,实在是好。”
  “纪元,果然是神童。”
  文章,书法,绘画,诗词。
  纪元不是神童,那谁是?!
  徐大人拍着纪元肩膀:“或许有一日,我们会在京城见面,到时你可务必来见我这个误会过你的监临官。”
  “今年到建孟府,果然没有白来。”
  “那正荣县的县学教谕夫子,果然是英才,才能教出如此天才。”
  众人甚至没空听徐大人的话,争先去看纪元写的诗。
  这字,这诗,都可谓万里挑一。
  十一岁的小三元。
  不,十岁的小三元!
  如此良才,他们竟然是同乡!
  在场的举人也不管自己的身份了,说什么都要同纪元结交。
  现在先结交了,以后谁罩着谁还不一定呢!
  第72章
  第72章
  八月二十六清晨, 知府一行人送走京城来的官员们。
  以监临官徐大人为首,京城来的人终于回去了。
  他们的回去,也意味着今年的乡试彻底结束。
  考试, 阅卷, 放榜, 宴会, 全都结束了。
  但整个府城却并不平静。
  纪元在宴会上的诗句,传遍大街小巷,现在整个东市第一街,都在卖这句诗衍生出来的扇面等物。
  周家,林家,王家, 还特意问过纪元,原本是想买下润笔费用。
  谁料纪元却道:“此诗是给夫子们的,不会收费,也不是我的作品, 是所有学生们对夫子的感激。”
  此话一出, 这首诗卖得更好了。
  整个府城的夫子, 都羡慕纪元的老师们。
  天啊!
  他们要是能得一首这样的诗相送,那该有多荣耀。
  还有叆叇,纪元还给蒙师买叆叇,他们都用不起的贵重物件,竟然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夫子。
  已经不是嫉妒可以形容的了。
  也因此事,纪元也在送别徐大人的队伍当中。
  知府, 学政也没想到, 本想着让纪元来迎接监临官,来的却是徐大人, 他们就不让纪元来触霉头。
  现在送别了,纪元反而来了。
  可见,金子总会发光,就算面对徐大人这样有偏见的人也不例外。
  纪元在学政他们的目光下怎么都不自在,好在大人们都有事,他可以回栖岩寺了。
  这次回栖岩寺,依旧有许多人在等他。
  现在可不是担心他的时候,而且想听听纪元说一下,昨晚宴会发生了什么。
  这一早上,整个府城都传疯了。
  他们赶来的时候,还听白和尚讲,昨天是学政的人送纪元回来,今天一大早又接走去送京城的来的官员们。
  在等的时候,张洵,孙夫子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个清清楚楚。
  纪元不仅对答如流,还给他们县学加了很多印象分,张洵自然也吹了自己,叆叇的事可是一记重击。
  本以为已经结束了,谁料徐大人一定要让纪元作诗。
  纪元还怕作诗?
  他的一首诗可是直接让马家汤圆成为正荣县远近闻名的吃食!
  最后,那首无题出来,简直让所有人震惊。
  虽然大家听了张洵孙夫子讲,可还是要听纪元再说。
  纪元哪好意思再说,只道:“事情都过去了。”
  李锦李勋,蔡丰岚白和尚他们还是感叹,纪元怎么那么低调啊。
  如果是他们,恨不得天天挂在嘴边上吹。
  不说别的,单以纪元对乡试策论题目的理解,都远超很多举人。
  他也就是年纪不够,说不定今年真的能考上呢!
  李勋还道:“我本想着回乡做夫子,并不算好,听了你的诗句之后,倒觉得这份职业好得很。”
  “这次我就跟大家一起回正荣县了,争取培养出更多好学生。”
  之前走的时候,还有些不情不愿,现在则觉得回去也很好。
  正荣县县学,都在徐大人那挂了名,以后只会越来越好。
  他要好好准备,一定要当县学的夫子。
  李勋说要走,其他举人也差不多。
  举人也分两种,一种像是孙夫子,他今年三十多,进了遴选的名单,若有合适的官职,他就去任职。
  如果没有的话,则继续读书,准备明年的会试。
  要么是张洵这种,他今年不过二十五,年轻得很,直接准备明年的会试,会试考上,才是必有官职的。
  剩下落第的自不用说,收拾收拾回乡。
  要么像李勋这样,谋个职位,要么许春这般准备三年后的考试。
  总之,大家都是要回去的。
  人有聚散离别。
  热闹过后,也要散去。
  好在他们今年有所收获,并不是白来一趟。
  八月三十,正荣县士子们回乡。
  回去的时候,众人带了不少东西。
  其中有纪元写的诗句,也有他送给赵夫子的叆叇,以及要给县学的三整套律法书籍。
  周家书坊知道后,甚至不让纪元掏钱,从库房搬出三套书。
  不仅如此,还把今年好卖的书籍全都绑上,一起送给纪元,让他再送给正荣县县学。
  如此优待,自然因为纪元的字好,也因为他名气大。
  纪元并未过多推辞,这些书在他们眼中价值不菲。
  但在周家书坊里,那都在库房堆着,自己以后为周家印刷书坊做事,多用心些便是。
  带着几百本书籍,纪元,李锦,蔡丰岚,白和尚,再次送别同窗。
  张洵,孙夫子,许春,李勋,都在回正荣县的马车上。
  等他们离开,李锦叹气:“府学又少一个我们认识的人。”
  “没事的,我们还会认识更多好友。”蔡丰岚安慰。
  话是如此,李锦还是有些低落。
  白和尚见此,手中拨动念珠,口中低声道:“人于浮世,独来独往,独生独死,苦乐自当,无有代者。”
  李锦愣神,蔡丰岚也顿住。
  两人竟然下意识看向纪元。
  此话,倒是像在说他。
  纪元朝他们挑眉:“明日正式开学,还有一节射科,我可是要跑马的。”
  ???
  偷偷卷了不起吗!
  知道你会骑马射箭了!
  我们卷还不行吗!
  白和尚被说得也有点心动。
  可惜他的课已经排不开了,只好明年再学。
  九月初一,府学正式开学,从原先的五百七十一人,如今变成五百零二人。
  有的是考上乡试,成了举人,不算在府学大名单之内,去了人数更少的“进学堂”读书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