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节

  李锦率先道:“堂哥?你这是说什么?在府学读书不好吗?我出来的时候,我爹给了不少银钱,足够咱们生活很久的,乡试结束他们还会再送银资过来。”
  要说他们县学好吗?
  非常好。
  同窗之间相处简单,夫子对学生们也是真心爱护。
  但教学相比,肯定还是府学更胜一筹。
  君子六艺这种被府学称为辅科的,他们可是一项都没有。
  再说,今日刚刚考完,他为何这般沮丧。
  怎么样也要等到放榜之后啊。
  纪元也点头。
  李勋却直接说了:“若中了还好,不中的话,我是想回去当夫子的,不过听说县学当夫子也要考核,所以要提前问问。”
  李勋继续道:“伯父,也就是你爹,对我着实很好,出来读书都是族里出钱。若只有我,这自然没什么,可我爹娘年纪也大,妻子也等了两年。”
  这都是实打实的难处。
  便是族里,也不能尽数全帮。
  估计是说多了,李勋感慨道:“想当年我也是县案首,总以为自己聪颖得很,来了府学方知天外有天。”
  这自然不是在说纪元,李勋只是感慨自己罢了。
  “今年咱们这乡试人数两千七百四十二。”
  “你们猜,大约会取多少人?”
  “五十九。”
  “连百分之三的比例都不大,我实在没勇气,觉得自己会是那百分之三。”
  童试的比例还是一百人中选十个左右。
  到了乡试,就是一百个秀才里面,选三个,甚至不到三个。
  怪不得考完试,李勋就已经有了退的心思。
  纪元把自己知道的事说了下:“县学今年确实缺夫子,调走了七八人不说,今年招生也会更多。”
  “估计县学会招十人以上,都是到时候落地的甲等堂秀才报名,你提前写信回去,教谕多半会答应你报名的。”
  “不管过与不过,算是两手准备。”
  李勋听闻,心情好了些。
  招那么多人,自己说不定也能去当夫子,去县学当夫子,还是更安稳,更能照顾家里。
  纪元又道:“咱们县学的黄夫子,他就是一边当夫子,一边备考。去年他不就考中了吗。”
  此话确实激烈到萎靡不振的李勋。
  是啊,黄夫子可以,他说不定也行,反正比现在灰心丧气得强。
  回县学教书或许是个好出路。
  剩下几人同样叹口气。
  好像已经看到自己的以后了。
  纪元看看他们,开口道:“下次考试,谁知道会是什么情况,空想无用,不如念书。”
  纪元道:“浩渺行无极,扬帆但信风。”
  “先努力才知道结果,不是吗?”
  是,当然是。
  众人低落的心情又被调回来。
  当然,还是可惜李勋抛弃府学的学业回去,虽然比较起来,这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  纪元,蔡丰岚,白和尚他们回了栖岩寺。
  跟着清风,三人也冷静下来。
  想来不管二十日的榜单如何,大家都能平静面对。
  而接下来的时间,还是要继续读书。
  蔡丰岚李锦倒是跟着纪元去了几次跑马场,看到纪元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学会骑马,甚至还能跑马,简直羡慕不已。
  他们备考的时候,纪元竟然自己偷偷练习!
  他怎么偷偷摸摸地卷啊!
  再看到射箭,两人无话可说,李锦幽幽道:“终于知道,蔡兄为什么说不想跟你当同窗了。”
  “别着急,你们也能学会。”纪元笑,“这射箭确实有意思。”
  说着,一个十环正中靶心。
  李锦默默离开,站到蔡丰岚这边。
  他不想跟天才站在一起!
  太打击自信心了!
  考生们出来之后,府城果然又热闹起来,除了书生们去东市第一街“扫货”之外,许多八卦也流传开。
  传得最多的,自然是神童论。
  八年前的事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。
  岳家此时也是黑着脸。
  他们并非不知道徐大人讨厌培养神童,但带着岳昌去拜见徐大人之前,根本不知道是这位啊。
  每年的监临官来之前,没有人知道是哪个朝臣,目的是避免跟考生勾结作弊。
  岳家也想到会是不喜欢神童的,但没想到是所有朝臣中最极端不喜欢的那个。
  当时想拦着岳昌拜见,谁料还是被徐大人看到,还问了几句。
  当时说什么:“这就是神童。”
  更说了句:“等你的乡试成绩。”
  这话并不重,听着甚至有鼓励的意思。
  但这是徐大人啊!
  他是最痛恨这个的。
  听说他当年看见被灌符水死去的孩子尸体,气得当场打人。
  岳家当时没说什么,还让大家都瞒着岳昌,至少在他考完之前,不准讲徐大人的事,以免影响心态。
  更告诉他,那就是监临官的鼓励,让他好好考。
  那几日没让他接触外人,看似是让他专心备考,实际隔绝消息。
  现在考完了,岳昌自然而然知道。
  他整个人都傻了,他甚至还拿这话刺激过纪元。
  原来根本不是刺激,是让纪元看自己的笑话。
  岳昌考完之后,几乎不想看任何人。
  十二岁的小孩,考试四天三夜本就辛苦,现在又受打击,当天就病了。
  纪元他们听到后,也觉得可怜。
  揠苗助长确实不太对。
  他?
  他也不算啊。
  纪元丝毫不知道,他淡定的表情在外人看来,心里更加确定,天才神童的一个标准,那就是心态要好!
  要跟纪元一样!
  纪元还在算时间。
  等八月二十放榜之后,他就要去东市第一街,书杜夫子给他的纸条还没用。
  当时杜夫子说要等到乡试过后去求职,到时候有很多书要抄录印刷,他的字正好派上用场。
  别人是在等放榜成绩,他是在干活的机会。
  只要找到活,他就可以先把身上的钱买副叆叇,让来考试的同乡送回去。
  叆叇这种贵重的物件,还是让认识的人送更放心。
  要说眼镜这东西,天齐国很早就有,只是价格一直不菲。
  都是从西域进贡过来,近些年贸易多了,才能流通到市面上,纪元问过数科高夫子,他没说具体价格,只讲一幅好的叆叇约莫是一匹骏马价格。
  就算这样,也比之前便宜很多了。
  而当今市面上好马价格,大概在四十两左右。
  纪元身上现银子如今有二十五两,还有张压箱底的银票,可银票却是罗博士给的,他不能借花献佛。
  单说给蒙师买叆叇,罗博士还会夸他。
  若说用罗博士给的银钱买,只怕会有误会。
  纪元说什么都不会做这种事,故而还是先找活为好。
  现在乡试学生们已经出来,想来大小书坊都在准备印书,自己不如现在去看看?
  至少留个名字,印书的时候好找他。
  于是纪元便去了东市第一街,但并未去前面的店铺,直接去了店铺后面的作坊。
  蔡丰岚,白和尚听闻后,本来也打算出来看看。
  他们的字不如纪元,却也能做些普通抄录的活,看看能不能找到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