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节

  可见能来府学读书有多不容易。
  所以大家能来的,都会早点来。
  特别是住在府城的几个学生,不到三日就已经入学。
  偏偏纪元等人,从五月回去之后,现在七月初八才回来,整整两个月时间。
  纪元他们确实不算着急,但也有原因。
  李锦压低声音对堂哥李勋道:“咱们正荣县的事,你没听说吗。”
  李勋一愣,没有啊。
  那就是还没传开。
  正荣县跟合远县那么大的事,不可能传不过来的。
  按照大家的分析,估计府城的官员也要有所变动。
  反正李勋也不是外人,李锦把最近正荣县,合远县的事说了出来。
  旁边白和尚也念了句阿弥陀佛:“聂县令做了大善事。”
  说着也看向纪元:“元哥儿也是功德无量。”
  接着把所有人都夸了一遍,纪元都快不好意思了。
  李勋满脸震惊,又听到合远县学生被顶替的事,叹口气:“来了外面才知晓,咱们县学有多好。”
  这话怎么说?
  李勋忽然想到什么,正要解释,他们已经到府学研学处门口了。
  如果说县学的研学处,学生们基本不能来。
  府学的更是如此,他们只能站在门口等待通传,再到侧门去报到。
  里面的夫子听说是正荣县的几人,还有一个儒僧,开口道:“你们来得也太晚了,府学就那么不好?”
  这话意思很明白了,觉得纪元他们故意推迟。
  众人被说得一愣,纪元上前,回道:“学生家中重修坟墓,故而晚了些,其他同窗都是陪我的。”
  纪元年纪小,一眼就知道他是谁。
  再加上都说这学生气质不同,负责报道的夫子自然认出来,可还是道:“一个秀才,也值得重修祖坟?”
  纪元语气不变,依旧笑着道:“是学生爹娘的坟墓,他们在学生五岁时草草下葬,学生此次归乡,想着可能许久不会回来,便重修了坟墓。”
  纪元就说完,那研学处夫子表情明显不对劲。
  啊?
  这。
  这是他爹娘的坟墓?
  五岁的时候,爹娘就没了?
  研学处夫子方才还是不耐烦的表情,现在脸上简直写满愧疚。
  用现代的话来说,那就是晚上睡醒都要给自己几个巴掌的程度。
  要说纪元不是故意的,那才是假话。
  他说的确实也不是假的啊。
  李锦,蔡丰岚震惊,还能这么说吗。
  白和尚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事,眼里除了震惊还有钦佩。
  剩下的流程简单很多,负责报道的夫子半点没有为难他们,介绍的迅速简洁清晰,务必让纪元快些了解府学。
  夫子最后还道:“重修爹娘坟墓确实是孝道,来晚些也没什么,你爹去世,祖父母可还好?以后也要时常回去照看他们老人家。”
  纪元没说话,他刚刚确实是故意的,但这会不至于了啊。
  夫子脸上的愧疚都要溢出来了。
  夫子见他不答,又看了过来,蔡丰岚道:“他祖父母也不在了。”
  “亲叔婶也没了。”
  “唯一的姑姑远嫁。”
  李勋:???
  夫子:???
  白和尚:????
  啊???
  我真该死啊。
  夫子简直要哭了,好好一个举人直接站起来,差点对几个秀才行礼:“我,我没有旁的意思。”
  “没事没事,这都过去了。”纪元赶紧道,“夫子并不知情,是我该早些讲的。”
  夫子摸胡子的手有点颤抖。
  天杀的。
  他到底干了什么!
  纪元他们也不好多说,拿着夫子给的课薄离开。
  刚走几步,纪元拍拍头,他倒是问宿舍在哪了,他们的东西还在马车上呢。
  这次来府学读书,他的所有书都给带上。
  这些年积累下来,有的是买的,有的是自己抄的,竟然也上百本了。
  要找个地方放起来才行。
  “要问问宿舍。”
  蔡丰岚点头。
  但李锦,李勋,白和尚却没走。
  三人表情奇怪。
  白和尚道:“府学哪有宿舍给我们住。”
  啊?
  没有吗?
  李勋把方才没说完的话接着说。
  “刚才同你们讲,来了府城才知道,不是所有地方都跟咱们县学一样。”李勋叹口气,“吃住,都是不管的。”
  “也不对,住是管的,但现在宿舍位置不够,只能排队,等排到我们,人都要老了。”
  纪元惊愕,竟然是这样。
  蔡丰岚也没想到。
  李锦在县学的时候就不住宿舍,对此知道的也不多。
  而他家在府城也给他安排了房子,虽然不大,但足够他跟李勋两个人了。
  纪元,蔡丰岚面面相觑。
  没想到来府学的第一麻烦,竟然是住宿。
  不对,后面的吃饭也是问题。
  这里,就要说说一般县学,府学的情况了。
  天齐国大部分县学都年久失修,几近荒废,便是正荣县的之前也是这样。
  就算修起来,承担了教学养士的任务,一般也不会管吃住。
  正荣县县学能管,那是程教谕多番运作,又有林大人愿意从衙门的银子里承担。
  新来的聂县令本更不在意这个,甚至还多拨了款项。
  所以整个县学的学生,不说吃得多好,但一日三餐是不缺的。
  丙等堂虽然十个人一间屋子,教谕也尽量分一些不住宿的名单进去,好让他们多是五六个人一间。
  乙等堂更是四人间。
  甲等堂学生一人间。
  反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地方住。
  到了府学这边,吃饭肯定不管。
  住宿则要排队。
  现在的府学一共有五百多名学生,但住宿的位置只有一百多,剩下的三四百人都要排队,排到了再说。
  跟李勋说的一样,等排到他们,只怕人都要老了。
  住的地方,必须自己想办法。
  李勋也说了几个解决办法,在府学附近租个院子,又或者去客栈长期住下。
  他那的房子也行,只是现在要多一个李锦,还有李锦带来的两个小厮,位置不是很大。
  白和尚想了想道:“要不然,你们同我一起住栖岩寺?”
  “只是每日要赶路过来,栖岩寺距离这里,也有两炷香的脚程。”
  就是走路半个小时才能到。
  纪元问道:“附近租房什么价格,客栈又是什么价格?”
  多半是很贵的。
  府学多数学生都没有宿舍,解决住宿的方法就那么几个。
  这附近的房子,也算学区房了吧?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