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节

  赵夫子那样淡定的人,都开始嘀咕:“十月初八考的试,如今已经十月末,怎么还未见成绩。”
  事关考试的事,他也不好写信去打听消息,有徇私舞弊之嫌。
  上次他去接考生时,也没和老友们打招呼,为的就是避嫌。
  安村长也去打听了,县衙附近忙得厉害,根本没人搭理。
  县学那边也差不多,对这事根本不说话。
  一日日等着,村里都觉得奇怪了。
  纪三婶纪三叔也忍不住嘲讽:“怕是没考上吧,平时吹的那么牛,都说你是考秀才的命,现在呢?”
  “就是,都一个月了,要出成绩早就出了,应该没有你,所以才没消息。”
  “好好当你的放牛娃吧!”
  纪元心中也觉得奇怪,考试过了二十多天,按理说早就批过卷子,便是科举考试,也用不了这么长时间。
  但县学那边确实没有张榜。
  着急也没用,反正该读书还是读书,该干活还是干活。
  纪元裹紧身上的衣服,他再次想到小纪元。
  他当时只是看着小纪元在寒冬腊月里吃不饱穿不暖,都觉得无比难受。
  今年的他成了纪元,忍不住裹紧身上的衣服,尽量让自己暖和一些。
  纪元甚至把牛棚已经打扫好了,今年不能用小黄还是牛犊的借口睡在厨房,但他可以睡在牛棚,挨着牛取暖啊。
  马上十一月,他要想办法,让自己过了这个冬天。
  私塾那边,赵夫子买了屏风,把私塾一分为二,一边蒙学,一边经学。
  不对,还有一处。
  私塾外面的纪元。
  县学考试过后,安大海跟安小河已经搬回私塾,安大海原本想陪着纪元,直接被早上的寒风吹了个透心凉。
  纪元道:“赵夫子只安了一处棚子,我还有东西遮挡,你还是赶紧进门吧。”
  安大海看着,又想到那句话。
  寒冬酷暑,纪元都会在外面坐着。
  不是没想到让他进私塾读书,同窗们多也是不会反对。
  纪元是谁?是学霸啊。
  在私塾里,大家天然对好学生有敬畏之心。
  但纪元并不进去。
  他已经让赵夫子为难过一次,不能再这样了。
  算起来,从二月上学到现在,他只交过一次束脩,四十三文。
  四十三文对比赵夫子教学来说,一文不值。
  若他搬进私塾,他的三叔三婶肯定会再来找麻烦。
  他们最近因为纪利在县城当学徒心情不错,但也更闲了,等着找他的错处。
  好在私塾开到腊月初,便会闭馆,等到来年春天再开。
  直到下了第一场雪。
  纪元是第一个发现下雪了的人,纷纷扬扬的雪花落下,让他身上的单衣显得更加单薄。
  赵娘子抱着厚实的披风紧赶慢赶,还是晚了一步,她看着天阴沉沉的,发觉要下雪,便把赶工出来的披风拿着出门。
  披风塞到纪元手中,赵娘子指了指私塾里正在读书的众人,让他不要打扰大家读书。
  纪元无奈。
  赵夫子跟师娘,这是找准了时间,不让他拒绝。
  他不好总受这种好意。
  先说不定冻不了几日,冬日的课便停了。
  再者,闭馆对赵夫子来说,就是没有主要的收入。
  他们一家那么多人,冬日里也要吃喝。
  现在平白多了个他这个负担。
  让他心中愧疚难当。
  这次一下学,纪元直接去找安叔公。
  “安叔公!我们开始卖青储饲料吧!”
  他等不及了!
  他要赚钱!
  私塾的学费,冬日的被褥,冬日的吃食。
  还有笔墨纸砚!
  再给赵夫子衣服钱,披风钱。
  这些他全都要!
  县学成绩可以,钱不能等!
  第24章
  第24章
  纪元急匆匆地跑到安叔公面前, 把劈柴的安叔公吓一跳,手里的斧头都要掉了:“前几日不还说,要等几天再卖吗。”
  如今已经是腊月, 大多数人家的牛羊吃了近半个月干草, 所以安叔公早就想卖。
  只是纪元讲, 刚入冬, 各家牛羊掉膘不是很严重,估计没人愿意额外花钱买青储饲料。
  现在不同,现在都腊月了,各家牛羊的掉膘肯定严重。
  纪元说了原因,又道:“冬日了,我也确实缺钱。”
  安叔公看着穿了单薄衣裳的纪元, 点头道:“好,那就开始卖饲料。”
  说做就做,纪元对此早有想法。
  冬日,不仅人难熬, 对牲畜来说也是一样。
  拿养牛来说, 冬日的饲料, 饮水,防寒,每一种都格外重要。
  其中饲料来讲,牛的食量很大,每日要吃体重百分之五的草料,所以养牛的人户都会提前备好可以过冬的草料。
  但即便如此, 各家的牛在冬日也会体重减轻。
  对牛来说, 营养也要均衡,只有干草料, 没有春夏那样丰富的鲜草,体重自然而然下降。
  俗话还有说一千根稻草,比不上一根青草。
  原因就是稻草的营养不如青草丰富。
  从十一月到十二月,安纪村其他人家吃了一个月干草的黄牛,自然会比之前要瘦。
  但安叔公家就不同了。
  入冬之后,纪元便按照科学的配比,养牛。
  小黄,以及安大户家的两头牛,全都是干料跟湿料混合。
  不仅如此,六口青储窖的青储饲料不同,还要搭配着来。
  各类野草做的青储料,以及小麦秸秆,豆子秸秆,高粱秸秆都要混合着来。
  为的就是营养均衡。
  安叔公看了都直摇头:“这哪是养牛,比养人还精细。”
  可这一个月确实有效果。
  一直负责照顾牲畜的安大娘子道:“还别说,以往牛到冬天都会瘦,今年却没有。”
  一个月的时间,足以让纪元养的三头牛,跟村里其他牛有对比。
  特别是安叔公家怀孕的母牛,牛棚里铺着稻草,喝水的时候,也是纪元不辞辛苦烧了温水,水太凉的话,牛就不愿意多喝,也会让牛瘦下去。
  所以他家的牛养得精神奕奕。
  越壮实的牛,越不容易生病,谁看了都喜气。
  现在决定卖青储饲料,安大户把劈好的柴火放一边,问道:“那怎么卖?说实话,我也跟其他人说过。但谁家养牛不备饲料,你叔婶那么懒的人,都把饲料备得足足的,没人愿意突然买。”
  这就是问题,冬日大家都备料,也就不会额外买。
  纪元指着牛棚里的两头牛:“靠着他们卖。”
  说罢,纪元话锋一转:“安叔公,小黄是不是该上牛鼻环了,算起来也到时间。”
  安叔公点头:“是啊,一岁多了,该上了,你叔婶正找人呢。村长家大儿子会这手艺,估计就这两天。”
  “您说,要是村长家儿子看到小黄养得那么好,会不会奇怪?”
  “肯定会啊。”
  “那等到您家母牛生产,也要请人来帮忙吧?他们要是看到您家的孕牛都长得这么好,会不会问原因。”
  “肯定会啊!”
  纪元一连两个问题,让安叔公直拍大腿:“好小子!聪明!”
  安叔公现在越看纪元越顺眼,谁家要有这样的子孙,还愁家里不发财?
  腊月初三,纪元从私塾回来,就看到三叔家牛棚里好几个人。
  往里面一看,都是村里帮闲的,领头的自然是安村长的大儿子,他会给牛穿牛鼻,动作又快又准,牛会少受很多罪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