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6章

  有人说一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,其实不管男人女人,人多了都一样,就好比此时的报告厅,各国语言齐飞。
  有叙旧的。
  “哦,汉斯,好久不见……”
  “哦,詹姆你也来了……”
  有讨论问题的。
  “你们去年发的那篇文章中说的……”
  还有双手抱臂,一脸不耐等待主角登场。
  “孟呢?那位孟怎么还没来?不会是知道骗不下去不敢来了吧?”
  门外的邓倩美等人也很焦急,孟同志怎么还没有来?会议九点开始,眼下已经八点五十五了,不会是出什么问题……呸呸呸,不会的,肯定不会!
  邓倩美攥紧了自己的手。
  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,她抬头看去,一行人走过来,走在前方的是一位大约二十多岁,年轻,但脚步十分坚定的女同志。
  邓倩美一眼就认出来了,是孟同志。
  孟同志来了!
  两个人打开报告厅的门,其他人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,孟秋嘴角含笑,对他们点点头,踏了进去。
  报告厅的大门在侧前方,有人进来,厅内的人一眼便能看见。
  孟秋站在门口,一道道目光看过来,她环视一圈,不疾不徐,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。
  台上早已布置好了话筒,孟秋轻轻地拍了拍,发出“咚咚”两声,吸引了台下的注意力。
  报告厅内各种声音渐渐消失,只剩下一道声音从话筒中传出。
  “诸位,上午好,我是孟秋。”
  “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‘基于多种模型的长期地震预测机制及方法’……”
  大约是没有想到她上来就直奔主题,下面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感叹原来她就是那位孟同志,就被她拉进了报告中。
  他们也不想的,但她上来就放大招,就是想挑刺,也得听听看,才能挑的有理有据不是?
  然而这一听,众人的表情从“切!”到“嗯?”,再到“嗯!”,不过短短时间。
  “基于这种模型,可以得出……”
  “以上是华国过去的几场大地震数据,对比分析,震源变化……”
  “通过地面运动特征分析……”
  哈里森教授表情认真,他的学生,打从进入华国就没满意过的西奥多放下了膀子。
  哈里森教授旁边,来自m国另一所高校的罗伯特教授神情凝重。
  一场报告做了三个小时,从九点到十二点。
  “……以上便是我的报告内容。”
  孟秋放下手里的文件,咽了咽口水。
  站在台下的会议组组长,拍了拍旁边一个工作人员,对方会意,送上茶水。
  孟秋接过茶杯,一口气喝了半杯,缓解了喉咙的干涩。她放下茶杯,看向台下,接下来是提问时间。
  一个人站了起来:“孟女士,请问您刚才提到的模型物理部分……”
  “关于这点,我说过,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持,譬如……”
  不待第一个人再问,又一个人站了起来:“孟女士,您刚才提到的能够探测到地底17千米以下数据的探测仪是真的吗?”
  孟秋笑了笑:“当然。”
  底下一片哗然,华国竟然有这样的探测仪。
  “孟女士,关于数据运算及模型建立……”
  “孟女士……”
  问题一个接着一个,别以为大家是在进行学术交流,实际上挑刺的、找茬的、挖坑的、套话的,不计其数。
  孟秋站在台上,舌战群儒,好在她也不是没有帮手,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不止国外的专家教授,也有国内的研究人员。
  随着孟秋的回答,质疑声渐渐减小。
  她环视一圈:“还有问题吗?”
  第一排有人举起了手。
  “有。”哈里森教授道。
  孟秋看着他,她认识他。
  在此之前,对于国外要派哪些人来,上面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。其中的重要人物,上面给她介绍过。
  这位哈里森教授便是其中之一。
  他是m国理工大学教授,m国科学院院士,在相关领域,地位崇高。
  对于他的到来,连上面都有些意外。
  孟秋对上他的目光,她知* 道,真正的挑战,现在才开始。
  哈里森教授很多人都认识,他站出来,不少人在心中暗喜,如果孟的报告中有什么问题,哈里森教授一定能够听出来。
  不少人等着哈里森教授将孟问倒,然而他们等来的只有两人的一问一答、再问再答、三问三答……
  一个小时后,看着站在台上,在一块黑板面前边写边讨论的孟和哈里森教授,等着看笑话的人:“???”
  有人心怀恶意,也有人是真的来进行学术交流的,座位距离台上太远了,看不清黑板,有人干脆走出座位,上前围观。
  有第一个人就有第二个人,不知不觉,众人将台上围了一圈。
  厅内的工作人员也有点懵,他们本来担心孟同志站太久,还特地准备了椅子,现在看这样子,椅子好像完全派不上用场了。
  负责会议组杂事的组长摇头:“不用管,先这样,一切以孟同志为主。”
  眼下显然她需要的不是椅子,组长让人悄悄准备了放了糖的水送到孟秋的手边。
  原定流程中,报告及提问时间一共三个小时,结果仅报告,孟秋便讲了三个小时。
  lt;a href=https:///zuozhe/ptd.html title=醉鱼仔 target=_blankgt;醉鱼仔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