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第530节
“如果你遇到了,要么立即撤离北地,等下一个白天再进来,要么立即出发,在极夜降临前赶往目的地。”
“目的地,”裴书冷笑一声,“只有极北。”
裴书过分陌生,让她难以分辨这些到底是记忆还是她幻想出来的?
祝宁揉了揉眉心,缓慢地呼吸,试图将错乱的线条驱赶出去。
但她马上想到另一个问题,易灵鹤当初为什么要进入极北之地?可能有人类的冒险精神,但对于联邦所说,北地探索会消耗大量能源。
人类历史上,任何有组织的冒险都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,发现新大陆最初的动机也是为了寻找黄金。
而且易灵鹤的队伍在她的年代绝对是顶配,考虑到北地的气候挑选了裴书这个火系,其他异能者估计都是最好的配置。
谁给这支队伍下的命令,毕竟极北之地再往北,人类已知的只有普罗米修斯的主机。
早有人想要杀了普罗米修斯?
祝宁脑海中出现这样一个疑问,然后越发不可收拾,几乎占据了她的大脑。
她顺着混沌的猜测继续思考,如果是这样,那这个人又是谁?杀了普罗米修斯谁会得到好处?
一等公民比如陆尧之流肯定不希望有这种事发生,毕竟他们是完全的既得利益者,普罗米修斯甚至很听话,什么无理要求都尽量满足。
难道是类似于陆鸢的存在?刘瑜?
也不太像,祝宁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刘瑜,她又不是全能的神能干这么多事儿。
可能是底层人,很早就有人试图推翻神国的统治,历史从来只由胜利者书写,失败后连姓名都被抹杀了,祝宁根本不知道。
祝宁突然感觉自己刺杀普罗米修斯并不是孤独的,应该是前人失败了无数次,祝宁只是再次重启了尘封的历史任务。
还有一个问题,如果这支队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杀普罗米修斯,那为什么裴书一点都没提起过?在他印象里,队伍的最高目标只是收集信息。
因为他保留了什么秘密没说?精神污染失去了相关记忆?还是只有作为队长的易灵鹤得到了消息。
易灵鹤,祝宁默念着这个名字,关于她的信息很少,裴书的形容里只能推断出很有能力,什么性格底色都没有。
嘶——祝宁又想起裴书邪恶的微笑,脑子在微微发疼,精神污染是不是开始了。
祝宁的思绪像是高速公路上疾驰的飞车,刹车失灵了,几次逼停都做不到。
普罗米修斯的主机怎么设计在最北方的?
哗啦——
巨大的异响打断祝宁的奔腾的思维,她一抬头看见便看见远处的天空突然出现大片飞鸟,鸟类嘶鸣拍打着翅膀,很快就路过祝宁头顶。
白色羽毛纷飞,像是在头顶下了一场大雪。
每一只鸟都出奇大,像是一辆卡车,路过祝宁头顶的那只瞳孔下移,她猝不及防与其对视,这只鸟长着蛇头。
祝宁立即进入戒备状态,但飞鸟似乎对她一点兴趣都没有,正在奋力飞向南方,好像想要立即逃离北地。
祝宁的视线穿过飞鸟群,瞳孔微微一缩,远处悬挂着的黑色弧线变大了,肉眼可见正在快速增长。
黑暗完全降临一定比祝宁想得更快,她想去叫白澄赶紧出来,但白澄早就听到外面动静,自己掀开帘子走出。
白澄经验更丰富,在避难所内就猜到了,干脆利落问:“走吗?”
祝宁知道她还把自己当队长看,每次都会询问队长的意见,她们有两种选择,前进还是后退。
“走。”祝宁不需要做选择。
白澄扔了背包过来,里面装备齐全,她补充了一遍武器,在腰间挂上雪地攀岩绳索。
八个白澄和祝宁组成了一支新队伍,祝宁走在最前面恍惚间觉得自己就是当年的易灵鹤。
那时候易灵鹤应该也是这样,趁着极夜还没到来,想要抓紧时间进入极北之地。
北地的风雪很难解决,随时起风,人顶着大风根本没法顺利前进,走十米后退八米。
但自从黑色弧度悬挂在天边后,连风雪都消失了,好像此地的一粒雪花都迫不及待想要逃离。
祝宁和八个白澄快速奔跑,越往前遇到逃难的动物就越多,仿佛一个地震带,所有动物都事先察觉到异样,只有她们在逆流而上。
祝宁进展已经很惊人,但对比黑暗蔓延的速度还是太慢,那是一片珊瑚群。
雪白的珊瑚是雪山下的“森林”,每一株都巨大无比,珊瑚枝彼此相连,在上方好像形成了空中隧道。
北地的动植物都体型巨大,比正常尺寸大百倍不止,珊瑚顶端上悬挂着几颗人头。
动物可以逃跑,但植物只能留在原地,悬挂着的人头摇摇晃晃,每个人表情都很惊悚,五官拉扯到极限,有的人几乎在哭,好像死之前看到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,死之后就只能露出这种表情。
祝宁一看就感觉很不舒服,那些人头垂下眼睛,嘴唇张了张,似乎在让她们快跑。
祝宁和白澄们刚进入珊瑚林,远处的群山拉近了,按理说只要继续奔跑,最多一个小时可以到达。
但祝宁在前方突然停下,其中一个白澄跳上珊瑚树眺望远方,想看清楚接下来的路况。
真正意义上的夜幕降临,像一块儿黑色的幕布,一寸寸合上,而她们就在经历这一瞬间,光明被挤压到只有狭窄的一条细线,落在祝宁脸上,横穿她的瞳孔,好像把她的眼球劈成两半。
但光明马上就消失,黑暗完全吞噬了世界,祝宁没有眨眼,胸前的探照灯光柱消融,她身上的火焰没有颜色,上帝视角看不到任何一寸世界。
不是祝宁失明了,而是极夜之下,容不得任何光亮。
她的世界里只剩下黑暗,在极地世界,最大的敌人不是污染物,可能是孤独。
现在的气温是零下六十度,还要再往上,祝宁已经进入世界最寒冷的地方,连呼吸的热气都无法保留。
她听到背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,黑暗把一切声音都放大了,人踩在雪地中声音都那么清晰。
人头哗啦啦摇晃,明明没有起风,这些人头不是被外力吹开的,好像突然之间可以挪动了。
祝宁想着黑暗中有无数颗人头挂着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,问题是她根本找不到行动的轨迹。
但祝宁却在想,林晓风顺利离开了吗?
……
林晓风在人头象背上,最初人头象的步伐很悠哉,它吃饱喝足了,走路像是在散步。
但它突然停下来,扭头望了一眼身后,一改悠闲,面露惊恐玩命一样奔跑。
林晓风牢牢抓住毛发控制身体,她扭头看了一眼,第一眼看到了白色的巨鸟布满天空,每一扇羽翼都比人头象本体更大,四面八方全是逃难的变异动物。
而人头象和她们只不过是其中一个,其他动物比人头象速度快多了,很快就被超越,林晓风的队伍瞬间被淹没在逃难者中。
在奔跑时,她奋力回头望去,看到群山背后出现了一道黑色弧度,像是一轮黑色月亮,竟然在林晓风的注视下快速蔓延。
她只看了一眼,刚听到疯狂的呓语,立即被白澄压下后脑勺,“别看。”
三个白澄把林晓风保护在内部,林晓风身体伏在象背,她们正在与黑暗赛跑,阴影落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。
逃难的队伍很复杂,人头象被身后的白犀牛撞得一个踉跄,差点连人一起撞翻,就像是看万人演唱会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,别说这些都是失控的动物,一旦被卷进大型生物的脚下就完蛋了。
林晓风之前看人头象已经够大了,现在才发现还有更庞大的生物。
一个白澄突然跃起,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下竟然向后刺杀。
一道白光落下,斧头砍断了下一个试图接近的巨型蟒蛇,另一个白澄负责控制象身,第三个白澄保护林晓风。
一个字都没说的情况下,她们三人快速分配任务,并且有序执行。
林晓风在缝隙中观察这个世界,背后被黑暗笼罩,因为更接近离开北地的位置,就像是距离山越远,人才可以侧面看到山的轮廓,她看到的远比近距离接触的祝宁更客观。
在林晓风眼里,黑暗本身突然有了实体,像是一下活过来了,粘稠的黑色物质如喷发的石油一样蔓延开。
她第一反应竟然是祝宁系统表面的黑色覆盖物,裴书心脏上的黑色碎片。
这到底是什么东西?
第400章 黑色表面
“白澄!”祝宁大声呼唤,竟然没有任何回应,并且她都听不清自己在喊什么。
好像只是喉咙滚动了一下,全都是含糊的呓语。
白澄们消失了。
极夜降临之后,祝宁耳边最大的声音是自己的呼吸声,其他声音竟然在逐渐微弱,她能听到有人在说话,可能是白澄试图通过发出声音来确定彼此的位置。
但很快白澄的声音就被吞噬了,祝宁无法形容,仿佛这种黑暗拥有实体,可以隔绝一切光源,也包含声音。
窸窸窣窣的雪花声消融,白澄的呼喊声消失,人头晃动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,就算有也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轮廓。
好像有一个黑暗的怪物就在她身后,紧紧贴着她的后背而站,伸出长长的舌头,漫不经心舔舐她的脸颊,吞噬所有声音和光线。
人需要跟世界发生互动才能行动,声音是很重要的一点,人类有五感,能听到能看到,但现在祝宁与世界的联系断开了两点。
她闭了闭眼,慢慢梳理现在的情况,世界里无光无声,好在还能感受到寒冷。
祝宁降低了身上的火焰热量,冷气顺着毛孔渗透,鸡皮疙瘩乍起,本能的反应是打个哆嗦。
就是这个哆嗦救了她,一下把她从非人的境遇里拉出来,原来自己还是人。
祝宁感知到这一点后身体重心慢慢放低,企图跟地面的联系更紧密一点。
突然,祝宁的左脚一紧,好像不小心踩进了高速旋转的车轮,脚背被碾压得血肉模糊,她不知道发生什么,但身体反应更快,下一刻,她手中亮起一把匕首,朝着左脚猛地扎去。
按理说她应该听到噗嗤一声,但她只感受到滚烫的血液溅在自己身上,手背和面部头盔全都粘住,冒着滚滚热气。
她杀了什么?
在黑暗中杀人最恐怖的情况不是死亡,而是在无知的状态下误杀队友。
祝宁怕自己杀死了一个白澄,被钳制住的左脚慢慢松开,她弯腰想要摸索敌人的形状,手心还没覆盖上去,突然面部一疼,没有听力也没视觉,所有敌袭都是突发的。
有其他生物可以在极夜状态下生存,能跑的都跑了,活下来的已经适应极端环境。
人头像是坚硬的石头一样,刚接触就撞碎了她的面部头盔,还好戴了头盔,不然一定会被撞破头。
如果可以看见,那是珊瑚上的人头俯冲而下,满脸恐惧好像要哭出来了,仿佛这场袭击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。
我不想杀人啊,人头大喊。
在撞击到祝宁时,人头两侧耳朵的位置立即延展出六根细小的手臂,跟足球一样的人头相比,张开的手臂跟雪人身上扎着的树枝差不多,最多只有二十厘米长。
长在人头两侧的手臂像是鱼类的鱼鳍,抱住祝宁之后发出嘶嘶嘶的响声,祝宁被冲得后退三步,手心覆盖住人头,立即点燃火焰,但诡异的人头根本不怕火,反而越缠越紧。
祝宁的头盔已经开始变形,根本不需要她的指导,身上黑色粘液擅自开始动作,快速从后颈脊椎溢出,眨眼间膨胀成一个五米高的人形,一个黑色巨人站在祝宁身后。
祝宁如今已经在朝着巨人转变,不管她是否愿意,这个过程都不可逆,现在她甚至因为脊椎处的巨人感到亲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