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9节

  叶雨薇沉寂许久,突然意识到季风和温暖都没有说话,抬头看一眼后视镜,发现两人都在看她。
  这才不好意思的出声询问:
  “不好意思,温总,季总,刚才走神了,你们坐好了么?”
  “嗯,走吧。”
  叶雨薇开的很平稳,季风正好借着这个机会,把刚才准备的笔记本拿了出来,打开,放在自己和温暖的中间。
  “看看全哥的成品?”
  “好。”
  3个月的时间过去,【指尖】公众基础版已经做好。
  季风本人是挺满意的,从产品上来说,他已经感觉不到什么缺点。
  不过一个人过目是不行的,现在正好让温暖也长长眼。
  “这是最新的版子,感觉怎么样?”
  “挺简洁的,总体感觉还不错。”简单试了试,温暖这边也给出了评价。
  此时呈现在季风和温暖面前的【指尖】版本,已经经过了多次优化,展现出了其优秀的制作品质。
  干净,整洁,有效。
  模拟启动的效率极快,不卡顿,流畅,并且画质足够清晰。
  吕全出品,必属精品。
  这款短视频的制作核心理念是季风定下的,就突出一个精简。
  毕竟只是初版app,在内容方向上,只有视频,消息,还有我,三个下方按钮。
  未来的商城,同城,直播等等内容,他都没上。
  这是季风故意为之的。
  【指尖】app上线之后,将会渡过一个非常漫长的推广期。
  这个阶段,就是纯砸钱的阶段。
  季风已经做好了完全不进行任何盈利的准备,哪怕是广告投放这块,他都要掂量掂量。
  因为这个阶段,是真正圈地跑马,角逐市场份额的重要阶段。
  相比起市场来说,盈利这种事情在前期真的不重要。
  “温暖,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着急的把软件做好,然后直接上线吗?”
  温暖盯着季风,微微摇头。
  不理解的不止是她,就连公司的大部分技术人员,恐怕都不理解季风这么做的原因。
  季风笑了笑:
  “整个公司里,估计也就只有吕全这个深耕技术领域的技术宅大佬,能够猜到我的意思了。”
  “只有吕全?”
  “是啊,如果把【指尖】app的内容公布出去,曾经那个把【猜你喜欢】技术出售给指尖的赵明诚,应该也能猜到。”
  赵明诚?
  温暖在脑子里快速过滤了一下这个名字,以前商交处的学长。
  不知不觉,都过去一年多了,这个人在卖掉自己的技术后,也不清楚具体在什么地方发展。
  “没想到你还会提起他。”
  “其实赵明诚也算事业有成,在技术创新领域也有所成就,毕竟能够做出来【猜你喜欢】这种成熟的技术,真不能说这人没本事。
  但他失败也是必然的,原因有很多,太膨胀,不知道在创业初期控制成本。
  最重要的是,他没有盈利项目。”
  “我知道,这就是你先做游戏的原因……”
  “嗯,虽然我们给游戏冠以很多名义上的美誉,二次元世界,虚幻的空间,第九艺术等等,但它本质上还是娱乐项目。
  对于我们来说,就是获取资金的优秀渠道。
  赵明诚没有资金渠道,拉不到投资后,失败也是必然的。
  【猜你喜欢】这项技术的本质,其实就是用户画像,或者是用户画像的延伸。
  而我们现在最需要知道的,就是用户喜欢什么。”
  “用户喜欢什么……”温暖重复了一句。
  用户画像这个名次,在指尖未来内部并不稀奇。
  其实每个人的大致画像,通常都可以用猜测来确定。
  比如指尖早期做的宝妈、女性用户群体。
  她们的购买力画像,主要在于日用品,美妆,生活物品,母婴等等……
  相比起她们,年轻男性的用户画像就要复杂许多。
  有的人喜欢买手办,有的人喜欢玩乐高,也有人热爱收集斐济杯。
  想要更为精准的了解他们的喜好,就要有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才行,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大的数据,更多的用户。
  “大数据!”温暖终于反应过来了。
  眼下是14年,而不是24年。
  大数据这个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,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数据是个什么玩意。
  可温暖不同,她从跟着季风工作开始,就是做数据统计起家的,在消费者群体方面,她对数据的敏感程度,超过公司里的所有人。
  大数据这种东西,最最关键的点,其实就在字面上。
  大!
  一定要足够大。
  只有足够大的数据量作为基础,用户画像才能够逐渐清晰,精准,从而达到用数据,推算出用户喜欢的内容。
  这就是传说中的猜你喜欢。
  第286章 【指尖】创始人大会
  用庞大的数据精准猜出你喜欢的东西,在这个时代听起来挺扯犊子的。可这项技术在商业领域真的非常实用,能极高的提升用户喜爱程度,粘性,商业交易的产品,还会提高成交率和成交额。
  至于有人说什么猜你喜欢虽然精准,但却压制了不理性消费。
  实际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。
  到了后期,大数据甚至可以从极少的信息,甚至没有信息的情况下,基于你的数据累积,判断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  或许这个东西开始的时候不那么准确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数据的积累,它甚至比你自己的想法更为准确。
  有些东西明明没什么用,但大数据就是会推荐给你,而你看到了猜你喜欢的推荐后,就会产生购买的冲动。
  这种直至接近潜意识选择的推荐,才是大数据推荐最牛逼的地方。
  “终于感觉到了么?所以我就说吧,即使是最资深的数据统计,数据分析,也会在潜意识中忽略掉数据的重要性。”
  温暖闻言张了张嘴,想要反驳,却又没什么反驳的理由。
  季风说的没错,即使是资深数据人,在眼下这个时代也会下意识忽略数据的意义。
  不是觉得数据不重要,而是作为一个数据人本身,会有种自己可以掌控数据,操控数据的膨胀感。
  没有一定的视野前瞻性,真的意识不到,玩数据这件事本身,就有极大的潜力。
  哪怕大厂都是一样。
  其实大数据画像技术早就有了,可深入研发的公司,却几乎为零。
  “傲慢是最大的原罪,我陷入了思维惯性,以为人是可以操控数据的。”
  提到数据造假这件事情,季风撇撇嘴:
  “这一点其实没错,人确实可以操控数据,这会儿网上可是有不少人干这事,嘎嘎乐。”
  看着季风一脸鄙夷的样子,温暖这边嘴角抽搐了下:
  “我怀疑你在影射某些流量明星。”
  “可别,我相信他们都是真材实料的……”
  因为对于数据的认知非常深刻,两人都很清楚数据造假这种事情,在流量圈子实在不算什么稀奇的事。
  正因为结合某些流量明星的夸张操作,温暖才有了如今的一些感悟。
  刷数据有效果吗?
  当然是有效的,普通人都是盲目的,也喜欢虚荣和跟风。
  第一名或者前十名这些个位置,总是会引来流量。
  但流量的终结是什么?
  一切还是要回到变现这上面来。
  最终的变现,才是用户真金白银付钱的阶段,也是流量作用最真实的阶段。
  某些流量明星,动辄几千万粉丝,上亿粉丝。
  转发评论多到官方都害怕。
  但实际流量变现呢?
  他们完全支撑不起一部电影,电视剧,甚至支撑不起一部小短片,一次不算大的演唱会。
  说他们圈地自萌,都算客气的。
  这也是明星虚假数据被诟病最多的地方,你都几千万粉丝了,哪怕10分之1支持你,你的票房也不至于这么低啊?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