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阅读网>书库>穿越>我有绝色美人光环[快穿]> 我有绝色美人光环[快穿] 第164节

我有绝色美人光环[快穿] 第164节

  大婶是苏墨墨的邻居,顿时一股脑地说了出来:“你们是不是想采访墨丫头?这丫头可真的厉害啊,从小就厉害!我住她隔壁,我都知道,她小的时候啊,路还走不稳就会在地上用木棍写写画画,当时咱还说呢,这丫头指定是文曲星下凡!”
  记者先是一懵,随后便快速记录起来。
  路走不稳就写字,这是有天赋啊!用木棍写,唉,即便条件差,还是坚持学习,不愧是状元!
  大婶继续讲述苏墨墨的传奇经历:“这丫头不止有天赋,她还好学!小时候她才那么一点点大,就开始上学啦!都是她爸、她奶带着她一起走山路去上学的,有时候脚上都走出水泡了,她都继续坚持!没有一天休息的!”
  哦,其实是休息了一天的,也就是路塌了的那一天,不过这涉及封建迷信,大婶还是没说。
  县一中的老校长在旁边连连点头,十分同意大婶的话,想起当年班上那个沉默寡言、成绩优异的女生,他也开始感动起来。
  让山村的孩子有书读、走出大山,这就是他们教育者的使命啊!
  听大婶说完后,记者们便开始前往苏墨墨家,毕竟现在抢先采访状元本人更重要啊!
  唯有一家小报社的人拉住大婶,继续走到旁边去询问,这个年轻的女记者直觉,其中必定还有大料。
  果然,见她言辞恳切、态度诚恳,大婶便又说出了许多事情,比如苏墨墨毕业后去公社当了两年老师啊、一直不结婚投身建设祖国啊、还有当年的抱错孩子啊……
  听到这里,女记者的眼睛顿时亮了。
  “婶子,您的意思是,苏状元不是这家人亲生的?她的亲生父母,是首都人?”
  大婶撇了撇嘴,毕竟当年张南在这里住了好几天,他又素来性子爽朗,早就将首都苏家做的事情全盘托出了,时间一久,大队的人谁不知道?
  说真的,苏墨墨拿了这个状元,全大队的人谁不觉得光荣?走出去别的大队的亲戚哪个不夸不羡慕?
  就连大婶,因为家在苏墨墨旁边,最近都有外地人找她买房子呢!
  没别的,都觉得状元家附近风水好。
  受了苏墨墨的恩惠,大婶自然向着她,当下就把一切和盘托出,直听得女记者两眼放光,手写得飞快。
  就算这个年代的人比较淳朴,但是身为记者特有的敏锐让她知道,这种家庭伦理肯定会有不少人爱看。
  更何况听着听着女记者自己拳头也硬了,这事也太离谱了吧?亲生父母居然不认自己的孩子??
  她当了几年记者,见过各种新闻,但还真没遇见这么离谱的事情。
  而且事情发生在两年前,那时候谁知道会恢复高考啊?
  那时候城里人和乡下人差距有多大没人不知道,如果没有招工考试,根本没法进城拿铁饭碗。更别说首都和这里的差距了。
  按照亲生父母的意思,他们当年是想永远不管自己的亲生女儿,让她在乡下过一辈子啊!
  也幸亏恢复了高考,亲生女儿自己争气,考上了高考状元,也是首都的大学。
  一想到这,女记者浑身神清气爽。
  将婶子说的话都记下,并询问了一些问题后,女记者便开始赶往苏家,随后,她便看见了状元本人。
  那一瞬间,女记者手中的本子都差点摔出去。
  就这??就这容貌气度,居然是一个大队里土生土长的小姑娘??
  只见人群中间站着一个穿着蓝色袄子的少女,她身姿纤细,脸上含着浅浅的笑容,即便被所有人围着,记者们热情地想采访她,周围的队员脸上也都是狂喜之色,但她却始终无比淡然。
  就这份气度,便已经超脱众人,更别说那张精致到周围人开始失色的面容了。
  经过两年,苏墨墨的容貌已经变成了自己原本的模样。
  也幸亏她没怎么出去过,周围的大队队员一天天看她变美,虽然也会惊艳,却不会打扰她的日常生活,偶尔几次去县城,没来得及遮住容貌的苏墨墨便会被人追着问联系方式。
  在这个淳朴保守的年代,这待遇,也是独一份了。
  女记者的眼睛顿时亮了,也不在乎节约胶片了,顿时开始不停地给人群中的少女拍照。
  可恶啊,这高考状元不仅有才华、励志,还长得这么好看!
  短短几分钟下来,女记者觉得自己快要粉上眼前的少女了,由于体型原因,加上她的报社并不出名,女记者在其他记者中间挤得很辛苦。
  好不容易到了前排,拍到了苏墨墨,下一秒,女记者就差点被身后的人挤倒,恰在这时,一只柔弱的手拉住了她。
  抬头一看,是苏墨墨。
  女记者的脸顿时就红了。
  附近过来看热闹的陈娇红脸青了。
  之后便是采访、拍照等事宜了,等一切忙完后,天都已经快黑了,婉拒苏家人的留饭后,记者们开始离开。
  这一次所有人都是收获满满,拍摄了高考状元从小生活的环境,采访了状元本人、父母、亲朋好友、邻居,拍到了状元本人的照片,甚至在几个小时的相处间,记者们都感受到了这名女生的人格魅力。
  状元今年应该是20岁,但她却有着超脱年龄的成熟、淡然,而当了两年的老师,她身上又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温和,不知不觉便让人沉静下来。
  最后几个小时的采访记者们都过得很愉快,大家安静有序地采访,甚至除了报道的照片外,有人试探着提出想单独和苏墨墨合照,她也笑着同意了,那一瞬间,真的很难有人不臣服于这种温柔。
  女记者坐在车上,看着照相机里自己和少女的合照,只觉得心里满满的。
  只是不知道考虑到什么,其他人并没有采访到抱错孩子事件,一大群记者中,只有女记者拿到了报道。
  看着那温柔坚定的少女,女记者暗自发誓,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完完整整地报道出来,还状元一个公道。
  …
  成为高考状元,苏墨墨拿到了不少奖学金,有县一中的,县里领导发的,甚至江北省都送来了奖金。
  仔细一算,竟然也有600.
  在这个年代,就是一夜暴富啊!
  领导们发奖金的时候大队队员都看见了,苏墨墨也没有隐瞒,很快,大家都知道苏墨墨靠着读书致富了。
  顿时,公社附近几个大队的队员们,哪怕家里再穷,也开始扎紧了裤腰带送孩子去读书。
  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啊!看看人家苏老师!
  只是他们还是有些遗憾,可惜之前没有把孩子送过去,不然那高考状元教书,这孩子的成绩不就嗖嗖地上去了?
  苏墨墨抽空来了一趟公社小学,然后递给了校长一个信封。
  她笑着道:“校长,在这里当了两年老师,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,还有外部环境的局限,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,现在有幸走出去,希望孩子们以后也能有这个机会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”
  “这里是300块钱,不算多,但是也可以稍微改善一点孩子们的学习环境,校长,您可以用这笔钱来设立奖学金、购买教材、或者给家庭贫困的孩子们减免学费,只要我们多出一份力,孩子们就多一分希望。”
  苏墨墨说完后,校长的眼睛都红了。
  他站了起来,用袖子擦去眼泪,郑重地拉起苏墨墨的手,朝着她举了一躬。
  “苏老师,你是个好老师,我代表公社的所有孩子感谢您!”
  校长办公室外,正好站在两个来辞职的老师,听见里面发生的一切,他们也默默地红了眼眶,随后对视一眼。
  这两名老师也都是知青,只是他们下乡也有十来年了,早已在这里安家落户。
  这一次恢复高考,即便他们年纪也快30岁了,却始终不甘心,心中怀着一个梦想,因此他们都参加了这次的高考。
  但遗憾的是,这些年他们教的都是小学,十来年没碰过高中课本,很多知识都忘记了,两人都没有考上。
  两个老知青本打算辞职重新备考,但此刻,两人都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  他们内心突的生出一股感动,十年间,和孩子们相处的一幕幕闪过脑海,虽然衣服上打着补丁,脸上挂着鼻涕,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却无法磨灭。
  现在高中学历的知青都在备战高考、渴望回城,他们走了后,公社段时间根本招不到老师。
  身为老师,他们就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。
  城里的孩子有读书的机会,乡下的孩子也不应该被剥夺这个机会。
  如果是为了这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,放弃自己内心的执念又如何?
  这小小的讲台,本就是他们的战场。
  ……
  女记者回到报社后,便开始和主编汇报,然后在主编的支持下,快速写完了稿子。
  由于才见过苏墨墨不久,女记者脑海里还存留着那股崇拜、以及对于亲生父母的愤怒,因此稿子一气呵成,稍微改改错别字,便发表出去了。
  由于这次的稿子质量很高,主编特地去联系了熟人,临时开通了几个地方的销售点。
  首都正在其中。
  …
  高考成绩出来后,几家欢喜几家忧,首都苏家却也成了被人羡慕的存在,他们的女儿,成功考上了一个大专。
  这届高考竞争很大,能考上大专,已经很优秀了,一时间,苏家人脸上满是喜气,家中飘了两年的乌云似乎也散去了些许。
  张茵欣慰地拿着录取通知书,开始思考去找自己的哥哥,让他看看,自己这个闺女还是很优秀的。
  至于苏余,这些年他对父母十分愧疚,因此一直在努力工作赚钱,希望赶紧将1000块钱还给父母,这次苏玲考上了大专,他心情松快几分,打算今天下班后回一趟老宅,让父母开心一下,这样他自己内心的愧疚也能减轻几分。
  只是今天才一上班,刚到钢铁厂,苏余就察觉到了同事异样的目光。
  下意识的,苏余回忆起了两年前被告知抱错孩子事情的那天。那时,同事的目光也是带着惊诧的。
  苏余的身子下意识有些僵硬,也是因此,他并未发觉同事的目光中,除了惊讶,还带着几丝厌恶。
  好不容易熬过了上午,中午苏余去食堂吃饭,再次感受到被人注视的待遇,一时间,他饭都吃不下去了,匆匆回到办公室。
  也是这时,两年来不怎么和他说话的老张过来了。
  看见苏余的狼狈模样后,老张叹息一声,将一张报纸拍到了苏余桌上,丢下一句“你自己看看吧”后,老张就离开了,一句话也不想和苏余多说。
  苏余下意识地看向了桌面,只见那里摆着一张报纸,却并不是他常看的《首都日报》,报纸似乎来自另一个偏远的省份,从前从未见过。
  只是这不是重点……
  苏余看着报纸上诺大的标题,身子彻底僵硬了。
  只见上面写着,《高考状元的坎坷人生:父母不仁,我亦顽强绽放!》
  第95章
  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极其吸睛的标题,这段时间,各地新闻都出现了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,苏余自然也见过。
  他知道,高考状元是一个20岁的女生,来自江北省的小县城下面的大队,很巧,也姓苏,据报道,她是一个极其优秀自律的孩子,除此以外,报纸上还附带了状元的照片。
  照片是一张合照,背景是一座小院子,可以看出屋檐上垂下的稻草,以及角落堆着的几捆柴,很显然,这就是状元的家,就算照片是黑白的,也能看出她的家境并不算好,更别说这些住着筒子楼的城里人了。
  但与简陋的背景形成对比的,是照片上的人的精神面貌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