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阅读网>书库>穿越>农家小福女> 农家小福女 第1038节

农家小福女 第1038节

  “人是要钱养出来的,他们现在还没出仕,出仕以后需要花的钱只会更多。”杨侯爷道:“你堂姑也是杨氏中人,杨溶毕竟是她亲兄长,你焉知她不愿意为了杨溶顶罪?杨溶认罪,杨氏需要付出的太多……”
  “父亲,”杨和书将手中的信烧完,突然抬起头来打断他,“您知道我想做的是什么吗?”
  杨侯爷一愣,“什么?”
  “各世家在江南的经营都太过了,您放心,将来不仅杨氏会被逐出江南的利益场,其他世家也会被逐出,所以您不用担心杨氏因此会被排挤在外,而且今日杨氏提早退出,对我们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”
  杨侯爷愣愣的看着杨和书,半响才反应过来,手抖着指着他问,“你,你疯了不成?就是皇帝也不敢对众家一起下手,你以为江南那边只有我们世家?那还有朝中那么多大臣呢,就是赵国公一家,在江南那里也不干净。”
  杨和书道:“父亲,民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各家用江南,甚至用大半个晋国的所出奢靡花费,将天下百姓和皇帝置于何处呢?”
  搞了半天,他在和他说家族的发展和未来,他却在和他说的是国家和万民的未来。
  杨侯爷气得喷出一口气,直接起身就走。
  他再和他多说一句,他就把心口那口血喷出来。
  杨侯爷转身便出了书房,怒气冲冲的往正院去,走到一半突然气乐了,他胸中怒火如炽,却又觉欣慰,一时心中复杂,干脆一屁股坐在路边的花坛上发呆。
  他心中思绪万千,很想回头再问一句杨和书,把他们各家的势力逐出江南,那些钱财都给谁?
  皇帝吗?
  都给了皇族,知道这有多危险吗?
  可他心底却隐隐觉得答案不是这个,他儿子没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爱戴皇帝。
  随从见他家老爷坐在花坛边上发呆,不由忧心,“老爷,砖石上凉……”
  杨侯爷这才觉得屁股冷,扶着他的手起来。
  随从小心的问:“大理寺那边……”
  杨侯爷闭了闭眼,攥紧了他的手,半响他才咬牙道:“不管了,让人去江南一趟,能抽回来多少钱就抽回来多少,一些能够隐匿的产业都也都隐匿起来,若是藏不住,就把人收回来……”
  先把人保住吧。
  随从应了一声,先把杨侯爷送回正院,这才拿了杨侯爷的手心疾步出门,带了人连夜往江南去。
  他前脚一走,千亩后脚就去给杨和书禀报,“二管家带了许多的干粮,应该是要出远门,看方向,是出东城门。”
  杨和书微微颔首,道:“他们至少比宫中多出十天的时间来,能藏起来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。”
  千亩忍不住问:“少爷不帮一帮他们吗?”
  杨和书缓缓摇头,“由他们各凭本事去吧,你准备一下,过完冬至就启程去夏州,将夏州里外的情况摸一遍,此次出京,我们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。”
  千亩应下,躬身退了出去。
  一旁的万亩就问:“大爷,我们这一次去夏州带多少东西?”
  “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吧,这一次去可能要在北边待上好几年,”杨和书想到了孩子,笑了起来,“把我小时候用的那些东西和书也都带上,以后琪哥儿启蒙也都用得上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而此时,皇帝正在小书房里见太子、殷礼和魏知三人。
  他将手中的一沓东西交给殷礼和魏知,道:“这是太子查出来的东西,你们看一下吧。”
  殷礼和魏知一人分了一半,开始一目十行的扫过去,越看,心中越惊。
  魏知都忍不住从坐席上站起来,问道:“陛下,这是谁做的统计?”
  皇帝看了一眼太子后道:“户部。”
  殷礼将手中的东西合起来,看向皇帝,魏知忍不住怒火道:“这是国蟊!”
  皇帝就叹气道:“江南太远了,朕鞭长莫及啊,而王氏、崔氏等家族当年南渡,在江南经营了百余年,朕就是有心也无力。”
  魏知看了一眼手中的东西,也感觉到无力。
  这是没办法的,皇帝,甚至朝廷的势力更多的还是在陇西及北边,江南一带的重镇,不论是政权,还是兵权多在各家手中。
  魏知突然想到了益州王,当初他想叛乱,钱粮不也都是从江南过的,甚至连致仕在家的虞县公都听到了些消息……
  由此可见江南那边的风气。
  魏知很干脆的抬头问皇帝,“陛下打算怎么做?”
  “天下半数的盐税出自江南,更别说那边还有良木,良田,若江南富足可用于天下百姓,而不是只供养几家,那天下百姓富矣。”
  魏知和殷礼对视一眼,纷纷跪下,“但凭陛下吩咐。”
  皇帝就指了太子道:“朕决定将此事交给太子和魏卿,此次就从杨氏入手,你们选出良才,将人安插进去,待以时机,江南也该清肃了。”
  太子也起身跪下,和魏知一同应了一声。
  皇帝就对殷礼道:“殷爱卿就多劳累,在京城这边管束一下各家子弟吧。”
  这是让殷礼吸引火力呢。
  殷礼也低头应下了。
  魏知则还有一个疑问,“陛下,收回的田产,房产以及盐场这些,是归国库还是归私库?”
  要是国库,他自然愿意死而后已,可要是私库……
  皇帝本想打算一半一半的,像田产和盐场这些东西放到户部,但房产,还有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,比如书啊,画啊,古董啊,各种名贵的木材啊,药材啊之类的就塞到私库。
  但见魏知抬头目光炯炯的盯着他看,皇帝只能改口道:“自然是归国库了。”
  魏知得了皇帝的承诺就放心了,假装看不到皇帝的憋屈,行礼领命后便起身退下。
  太子也要出去和魏知商量一下这事儿要怎么办,于是也告退。
  等人走了,皇帝这才憋屈的和殷礼道:“魏知这厮忒的讨厌了,朕又没有说与民争利,那些东西放到国库也并没有什么用……”
  殷礼假装听不到,而是问道:“陛下,大理寺那边的审判何时下来?”
  他们也好师出有名。
  皇帝就被转移了注意力,道:“等休沐回来就差不多了。”
  第1771章 肱骨
  皇帝此时深觉人手不够用,他看着殷礼叹气道:“守节啊,你可得保重身体,朕现在手上没几个能用得上几个人了,唉,可惜你儿子身体不好,不然将来他接你的位置,太子也不至于无人可用……”
  殷礼道:“陛下多虑了,我大晋人才济济,您又广开科举,将来得用的人只会越来越多,犬子……是臣不能为陛下分忧了。”
  皇帝却突然想开了,他点了桌上的东西道:“这世上的东西都是如此,你看杨潮,可惜了他倒有一个好儿子,朕和你在这上都比不过他。”
  皇帝啧啧摇头,有些看不起对方,却又有些羡慕。
  殷礼琢磨了一下才回过味儿来,这是觉得杨潮比不上他们两个,但有一个好儿子;又觉得他们两个比杨潮不知强上多少,偏没有一个好儿子?
  殷礼半响无语,心中暗道:得亏太子不在此,不然又是一番争吵。
  皇帝也只酸了一下,很快就心里自我平衡了,觉得现在他的太子也不是很差了。
  殷礼见皇帝恢复正常了,这才继续,“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杨潮?”
  “朕能怎么处置他?”皇帝冷哼道:“崔氏、王氏和卢氏的族长都进宫来了,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参与了此事,牵连起来不过罚没一些东西罢了。”
  “杨和书那边……”
  皇帝的目光就落在了案上的公文上,那是太子带来的,是杨和书这一年来在户部查到的东西。
  要不是有他给的这些东西,皇帝都不知道原来户部这些年从江南漏了这么多东西,而他的江南百姓一直在供养各家。
  这的确是个人才,太子也说可用……
  “他想去夏州,那就让他去夏州吧,”皇帝道:“本想让他做个刺史的,但现在想想还是算了,免得他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就如他所愿,在夏州选个中县给他,待过个几年,这事淡去了,再让他一步一步的回来。”
  皇帝喃喃道:“他若能保持初心,将来必是太子肱骨。”
  殷礼低头应下,心里也有些羡慕杨侯爷了,皇帝说得对,杨潮能力一般,却生了一个好儿子。
  他的或儿若是身体康健一些,假以时日也必定不比杨和书差多少。
  这下换殷礼心情有些不好了,可惜皇帝没发现,拉着他说了好一会儿家常才放他离开。
  白善回到家中,从马脖子的布袋里取出一包东西,满宝和白二郎特别好奇,“我早想问你了,这是什么?”
  白善道:“我也不知道,刚杨学兄给我的,说我们以后要是让户部给各地医署拨款可能用得着。”
  三人便一起去书房里看,白善打开,发现里面是一沓纸,他翻了翻,发现有些杂乱和潦草,看着倒像是草稿。
  满宝拿过一些看,白二郎看了一会儿问:“这上面怎么这么乱,这是钱吧?”
  他指了一个数字问。
  白善翻了好几张,迟疑道:“好像是户部从某地收取的盐税,还有一些东西的价格,好乱。”
  满宝挠了挠了脸问:“这东西不应该是户部收着的吗,杨学兄给我们不犯规矩吗?”
  白善一顿,立时明白过来,他将所有稿子都收起来,跑到门边左右看了看,发现只有院子里有两个下人,他立即回屋将门关上,悄声道:“肯定犯规矩,这事儿你们谁都不要往外说。”
  白二郎愣愣,“既然犯规矩,杨学兄为什么要给我们?”
  满宝若有所思道:“因为他想让我们去做?”
  白善道:“还因为我们将来应该用得着吧。”
  满宝皱了皱鼻子道:“这是不对的。”
  白善已经把东西收了起来,“没错,是不对的,所以我们不能告诉别人。”
  满宝:……这不是她的意思。
  白善问道:“那我们还能怎么办呢?去御史台或是去户部告发杨学兄?”
  满宝想了想,还是摇头。
  半响后三人坐在一起叹气,满宝说:“难怪官场上总有人会徇私枉法,我们现在就是在徇私枉法啊。”
  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,“人情果然是两面刀。”
  白二郎也敬佩道:“所以像魏大人那样的人太难得了,他不仅可以严格要求别人,也能严以律己。”
  满宝和白善一起点头,感叹道:“太难得了。”
  白善道:“稿子太乱了,拿出来也不方便,我先研究研究,回头整理出来再给你们看。”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