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阅读网>书库>穿越>李逵的逆袭之路> 第704章 拉他下水

第704章 拉他下水

  兵统局玻璃工坊。
  走进工坊,给人种很奇妙的感觉。至少蔡京是这么认为的。
  高高的土墙中部,两行标语醒目的贴在墙上。
  左边,贴着一行标语:流汗流泪不流血,勤劳致富我先来!
  右边,贴着一行标语:抓好产品质量,须要人人做起!
  后面还有一行小字,兵统局副局,蔡京宣!
  这种标语,绝对是大宋工坊里的头一遭,尤其是糟蹋上好的宣纸,在工坊这种脏不拉几的地方乱写,乱贴,绝对是对知识的亵渎。可蔡京不觉得这是没用的花哨,而是局座大人另有深意的创举。只是他想不出来,这深意在哪里。
  但也不能说明这种标语没用,而是他境界还没有到李逵的高度。无法站在高处俯瞰而已。
  走在这堵高墙之下,仿佛走过的不是高墙下的道路,而是一条朝圣之路。尤其是蔡京,路过这块宣传阵地的时候,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,从心里迸发出来。
  当然,这种用大字拼贴的标语肯定是不是蔡京想出来的,也不是说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,字是他写的。至于标语,肯定是出自李逵之手。主要是李逵最近一直窝在工坊里,对于沉重的枯燥的工作环境,有点个人独到的见解。
  按理说,李逵的创意,应该李逵写标语才对。
  可就算李逵和章授都是进士出身,可是比起写大字,谁也不是号称写过三千个招牌的书坛名宿蔡京的对手。可惜,蔡京并没有因为写招牌而致富。主要是一开始,有人拿着一贯钱求他写招牌他也给写,甚至给点不值钱的土特产,他也不嫌弃,这大书法家混得有点不入流。可要问李逵,天下谁写大字写的最好,李逵会毫不犹豫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——蔡京。
  哪怕苏黄米蔡,这四位宋朝在书法技艺上成就最高的四位书法大家都还活着。哪怕苏轼是李逵的师祖,李逵还是立场鲜明的支持蔡京。这货人品不堪,可这大字,绝对是一览重山小的境界,谁也比不了。
  更何况如今的蔡京,对李逵死心塌地,忠心耿耿,信仰坚定,不容动摇。
  别看他年纪大,要是李逵他爹活着,蔡京甚至要比李逵他爹都要年纪大。但学问这种东西,达者为先,官场也是如此。谁官大,谁就有理。
  工坊的工作环境,也被李逵改地面目前非。
  反正现在兵统局有钱,不缺这点花费。主要是李逵看着舒心,什么都是值得的。
  工坊内部,也有各个责任区。
  李逵在管理上,实行大工匠责任制度。也就说,任何质量上的问题,第一责任人是管理者。但是小工匠也不敢懈怠,这时代的工厂,大工匠不仅仅是工头,还是师傅。做不好,一顿棍棒伺候,这还是轻的。
  蔡京来到工坊,看到李逵的那一刻,小短腿甩地飞快,远远地就听到他喊:“大人唉,这等粗活哪里是您该做的事。人呐!都死绝了,没看到大人如此高贵之人却在清理废料,你们还想不想要奖金啦!”
  “大人恕罪,小人这就去安排人做事。”
  李逵却浑不在意道:“没事,我虽然是官,但也是兵统局的一份子。这些天兄弟们都累了,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本官很欣慰。”
  这话真不假,琉璃盏这种商品,在京城出货量很大。但不要忘记了,李逵和蔡京的布局可不是京城。而是通过四京,一直延伸到大宋将近五十个府城。还有三个大宋最大的市舶司。尤其是泉州的阿拉伯人,蔡京坚信肯定能将这帮没见识的黄胡子色目人给镇了。
  如今,工坊里每一个工匠,一天都要工作超过七个时辰。这么大强度的劳动量,延续了足足有三个月,却没有一个人喊累,可是大部分人的眼里,都含着血丝,还在苦苦支撑。这样的好工人,天下哪里去找?
  李逵倒是真没架子,他一点都不像是个文官的做派。一句话,就将工匠们说的热泪盈眶,恨不得跪在地上额仨头谢罪。
  李逵宽慰道:“再上工三日,等南下的货船装满之后,工坊休息十天,好让大伙儿缓一缓。”
  “谢大人恩典!”
  “下去吧,告诫工匠们,甭管是大工匠,还是学徒,都不能懈怠。”
  李逵嘱咐了几句之后,就跟着蔡京往外走去。
  蔡京还在边上一个劲的絮叨:“大人,您把工匠都当成亲兄弟,他们还不死命干?再说了,咱们兵统局的工钱,在大宋都是一等一的高,伙食顿顿有肉,敞开了吃,一天四顿干饭,这样的工坊天下哪里还有?他们这帮苦哈哈,还不得赶着给大人卖命?”
  “不是给我,是给大宋。”李逵纠正道。工坊内,确实是一天四顿饭,还有加了盐和糖煮成的凉茶供应。即便这样,李逵还有点担心,工匠们的每天工作时间达到七个时辰,这可是一天高强度工作十四个小时,要是李逵被安排在这等黑心工坊,工坊主的人头恐怕都要不保了。
  这段日子,蔡京也是到处跑,几乎不在兵统局和工坊出现过。
  李逵当然明白蔡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意义,生意都差不多了,该收的钱也已经收到了。
  当然,这么大一笔钱,蔡京身边也有李逵的人,还是记账好手,蔡京也不敢贪墨分毫。一路上,蔡京对李逵汇报了近期的成绩,销售喜人。尤其是端王这货竟然忍不住诱惑,偷了驸马都尉王诜的两个琉璃盏,更是让京城的权贵失去了理智。更搞笑的是,端王的琉璃盏还砸在手里没卖出去。
  “大人,下官除去了给王驸马的五万贯,其他的收入都已经入库,这是账本。”
  在工坊官舍之内,蔡京将账本递给了李逵。
  开封府:180万贯的销售成绩,跃居榜首。
  紧随其后的河南府,也就是西京洛阳,90万贯。
  大名府,60万贯。
  应天府,50万贯。
  加上南下的一批货物,其他富庶州府的售卖,总数达到了惊人的820万贯。
  李逵点头认同了蔡京的账本,这和他得到的数据差不多。他开口问道:“给工坊工匠的房子准备好了没?”
  “都按照大人的吩咐,签死契的工匠,拥有匠师身份的可以获得一套在外城的小院。这些房子拿来的价值差不多在一千贯一套。下官托人买下了五百个小院,花费五十二万贯。可是大人,这样分下去,会不会出事?”
  “才几十万贯而已,又不是什么大钱。”李逵轻飘飘道。
  要是以前的蔡京,非蹦起来指着李逵的鼻子大骂,几十万贯?户部一下子也不见得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。可是现在,经手过七百万贯财富的蔡京,已经彻底麻木了。要知道按照李逵当初答应他的条件,他可以分这七百万贯之中的一百多万贯。
  才几个月,就让他成为了百万富豪,蔡京想到这里,就眼巴巴的盯着李逵。
  李逵自然看出了蔡京的猴急心思,不就是钱吗?
  李逵在钱上,还从来没有亏欠过同伙。唉,不对,是合伙人。
  不过还有一笔钱可以挣,李逵对蔡京询问道:“琉璃技术售卖做的如何了?”
  “商会有不少人动心。但是价格上,恐怕总数不会超过百万贯。”蔡京略微可惜的舔着嘴唇,里里外外都是钱啊!
  李逵当即拍板道:“那么分红和奖励的基数就按照九百万贯算。元长,你自己先拿走一百三十五万贯。其他的造册之后,除去买房的花销,扣除之后,发奖金。官员和吏员的要区分出来,差距……五倍!吏员和工匠的也要区分出来,差距五倍。”
  “大人,下官怎么敢僭越,在大人之前分钱。”说话间,蔡京就摸出了几份承兑票,对李逵道:“这是二百万贯,是汇通钱庄的兑票,见票就能兑。”
  “多了!”
  李逵眼皮也没抬,这点钱虽然不少。但对于李逵来说,钱到了他这个程度,已经是数字,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  蔡京急忙解释道:“多出来的是下官孝敬大人的。”
  李逵见蔡京有表露心迹的意思,干脆就不客气道:“那我就不客气了。”
  看到李逵收了钱,蔡京才松了一口气。他如今死心塌地的想在兵统局终老,谁要是让他去做什么户部尚书,他肯定跟人急。这不是毁老爷的钱途吗?
  李逵突然想起,之前蔡京说过端王赵佶的事。
  他回头问蔡京,端王到底还欠多少钱,都有几年功夫了,还没有还完?
  端王的欠债肯定是一笔糊涂账,当初李秉乾这位西夏王爷在西夏过不下去了,来大宋隐姓埋名投靠了端王。利用他在西夏的关系,帮端王敛财。之后,却坑了端王一笔十万贯左右的货款。
  赵佶又不是冤大头,怎么可能认?
  可是消息传出去之后,有人说他曲通西夏,为了平息猜疑,实在没办法,这才认了下来。可是端王也没有余钱,根本就还不起。
  不得已,只能一边靠着做生意,一边靠着朝廷的俸禄,才勉强还了一些。同时,还赖掉一点。
  如今,还有三四万贯的样子。
  李逵思量了会儿,问蔡京:“你说,端王的债务一下子还清了,府邸里还有王诜的琉璃盏,京城的人会怎么说?”
  “他穷地连去教坊都是混吃混喝,怎么可能有钱还债……”突然,蔡京愣住了,喃喃道:“局座,这不是说让外人以为端王和下官一起做了这场戏?”
  蔡京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李逵要一直陷害端王?
  可是想不明白,他也必须要想明白,要不然,他担心失去了李逵的信任。蔡京心中暗道:端王肯定是惹了局座。
  可是李逵却道:“元长,你可是我的左膀右臂。一旦世人都知你我是幕后主事之人,开封府敢惹本官的没几个,但是你就要分担所有的压力。端王虽然不堪造就,但毕竟是王爷,有他挡在前头,你也可安心些。”
  蔡京还能不明白吗?
  李逵要拉着端王赵佶下水,这个简单,给他一笔来历不明的钱,就端王的性格,有钱不花,还是赵佶吗?
  可谁都知道赵佶如今是个穷光蛋,必然引起众人怀疑。到时候,只要爆出王诜的琉璃盏在他手中,必然真相大白……
  然后蔡京笃定,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,街头突然袭击的臭鸡蛋、烂菜叶之类的暗器,必有部分朝着赵佶而去,他就可以轻松多了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