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阅读网>书库>穿越>李逵的逆袭之路> 第384章 引荐

第384章 引荐

  武举开考,文试主要是孔孟之义,就是让未来的武将们知道,打仗好不好没关系,主要立场要正确。
  兵法看似很重要,但这玩意不在成绩之中,因为主考官们对兵法的理解都不怎么样,他们更愿意将《孙子兵法》之类的兵法,作为政治手段,而不是用于战场。谁让主考武举的是枢密院和兵部。两个衙门,都没有一个武将。
  另外一个主考部门殿前司,还很没有存在感。
  谁让武将再厉害,只能当副将的规矩,在大宋已经是根深蒂固了。
  唯一几个破规矩的武将,结局都很不好。
  比如说:狄青。
  枢密院来检查的官员,也不会是什么签枢密院这样的高官,而是品级比较低的小官。但因为出自厉害衙门,对外脾气大惯了,根本就不在乎李云说的:他和皇帝打过麻将。
  李云这么说,难不成还能拉来皇帝做证人不成?
  这让解氏兄弟非常紧张,他们在身后偷偷拉着李云,低声道:“李云,我等是来参加武举的,不是来闹事的。”
  边上的兵部官员根本就没开口的打算。在大宋,可能兵部的存在感在六曹部之中是最低点的了。礼部还能主持省试的考试,也有祭祀的筹备工作,很重要;吏部就不说了,官员考核,出京的官员都要巴结;户部自从将三司使的职权收走大部分之后,俨然有成了六部之首,有了和吏部抗衡的资本;刑部、工部至少也管着一大滩子事,唯独兵部。
  训练军队有殿前步帅和骑帅掌控,派遣主将副将,由枢密院主管。就连发动战争,指定战略计划,他们都没有资格。
  就连制作军械,大部分还被工部和盐铁司分去了不少。
  兵部的官员就完全当自己是个陪太子读书的累赘。好处轮不上,背锅千万不要被砸中。
  李云见对方油盐不进,气恼道:“信不信我转身回去上太学,和你家小衙内当同窗?”
  做同窗是假,但祸害人肯定是着的。
  对方傻眼了,你可是苏门子弟,要点脸行不行?
  对方不会怀疑,李云的动机。看他那个族兄李逵就知道老李家都是些什么人。
  反而笃定的认为,李云肯定会将自己宝贝儿子在太学里欺负的死死的。
  至于李云能不能上太学,太能了。就李逵这不着四六的性格,把他作为文官的福利之一,送族弟进太学难吗?
  真不难。
  至于浪费一个名额,李逵的儿子都还没影子的事,他能在乎?
  堂堂枢密院计议官,好吧,这官真不大,要是李逵在场,能欺负到他死死的,还不敢吭气。至于为什么要刁难李云,主要是大佬枢密使李清臣很不待见苏门,欺负李云能在大佬面前刷一波存在感,何乐而不为呢?
  不过此时,对方也想明白了,李氏光棍的性格,真不是能随便欺的受气包。
  对方也会反击,甚至能打到他的痛处。
  他现在倒是希望李云能够通过武举,甚至夺得武状元的身份,原因嘛?很简单,只要李云成了武官,还不是被枢密院随便揉搓?
  “李云,本官预祝你旗开得胜。”
  看着对方面笑心不笑,热情中带着冷淡,甚至威胁之意,李云冷哼道:“走着瞧!”
  他不在乎得罪一个枢密院的小官,得罪谁,能比得罪李逵更糟心和绝望?他连李逵都得罪过,有这碗酒垫底,他根本就不惧官场的这些小动作。
  反倒是解氏兄弟紧张的跟在李云身后,进入了考场。
  没有太严密的搜查,甚至连考试都是开放式的院子里,不像是省试那样,每人一个考棚,深怕有人作弊。
  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这两部书都是读书人的基础中的基础,尤其是武举考的还简单,还不记录成绩,李云等人一个个化身成才子,下笔如有神的才子模样。
  随后兵法也是如此。
  第一天,笔试内容的重头戏还是策论:困兵于边患,为将者,操之何?
  随便写,对省试殿试来说,极其重要的策论,在武举之中,还是不计入成绩。
  李云连草稿都不打,直接在试卷上胡说八道了一番。这种文章,除非是状元,主考官也好,最后点武状元的皇帝也好,都不会看。即便是状元,只要立场正确,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
  武举的考试,给李云一种神奇的感觉。
  早知道如此舒坦,为何还要傻乎乎的跟着李逵那厮去考省试?
  直到如今,李云才有种自己名门弟子的感觉,下笔一泻千里,免不了有飘飘然之感。
  第一日,顺利考完。
  第二日的考场移步北校场,这也是大宋拱卫京城的四大禁军的训练场,演武场,最大可容纳上万人的军阵演武。校场规模很大,还有兵营,粮仓,库房,一应俱全。点将台上,韩德勤出现在了众举子面前。朗声道:“今日考核,武器,骑射。”
  “各举子自行选择,考官录入,录入无错,进行考核!”
  “镔铁斩金刀。”
  “你个瓜娃,朴刀就朴刀,还说啥个镔铁斩金刀,考核用制式朴刀,重15斤,自己的武器不能用。下一个。”
  “点睛亮银枪。”
  “铁枪一杆,去领。考核用的分两种,演武招式的有枪头,比试用的没有枪头,别选错了。”
  “紫金八面锤。”
  “锤子一对,自己选合意的,别选大的。虽然大的锤子很有气势,但不见得适合你。下一个。”
  ……
  能参加武举的考生,多半家里不缺钱。不少都是将门之后,都有一件让他们很得意的武器,失去了自己擅用的武器,感觉武力值立马下降了一半。这样的举子还算是好的,更多的是连铠甲,战马,弓箭都配备齐全的举子,听闻这个噩耗,脸上的傲气顿时垮了下来。
  其他还好,骑术没有马的配合,真的让人很绝望。
  唯一可以使用自己带来武器的是弓。
  但必须要比制式的半石弓以上的拉力,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任何要求。
  其实弓箭已经快被宋人给玩坏了,朝廷有意将弓箭作为全民训练来推广。就连读书人,士子,都需要练习弓箭,书院里也有课程需要学习。各地的弓社,几乎遍布整个大宋的县一级的行政区。私有弓的数量非常庞大。
  唯独弩是民间禁止的武器,不能流入民间。
  在场的举子哀鸿一片,但武备主考韩德勤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举子的反应。大宋缺将吗?
  不缺。
  既然不缺,多一个不多,少一个不少。
  武举对大宋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。只是象征上的意义,给予出身普通的武人,有晋升的机会,仅此而已。
  弓箭比试第一个进行。
  这也是按照往年的顺序而来。
  “十箭上靶,过关。”
  “九箭上靶,待定。”
  “八箭上靶,淘汰。”
  “大人,给学生一个机会,给学生一个机会!”
  “拉出去!”
  ……
  三十米靶,对于李云来说非常简单,而且还都是固定靶,连移动靶都没有。他射完半壶箭之后,获得了晋级。解千解万也是如此。
  只是到骑术的时候,有点麻烦。
  李云选的马很不安份,好在他从怀里摸出个水嫩的萝卜,馋嘴的战马瞪着萌萌的眼睛,似乎要笑出声来了。之后的上马,纵马狂奔,都极为顺利。有些举子看到李云竟然还有如此小动作,顿时懊悔不已,早知道,自己也准备些吃的好贿赂一下战马。
  两轮过后,第二天最后一轮是招式。
  李云选的是朴刀,解千是铁枪,解千对锤。
  这时候,考场中已经有陆续被淘汰的举子,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考场。最终进入比武环节的举子,一般都是在一百多人。
  虽说武举并非好出路,这是相对于省试殿试来说的。谁都想要中个文进士,自然看不上武进士。但问题是,要是能考中文进士,谁来武举的考场?连武举都被残酷淘汰,给他们的选择就不多了。
  要么做个乡下地主,要么成为商人。
  李云掂量着手中的铁木刀,重量要比自己善用的朴刀轻了一半左右。但对他来说,轻有轻便的招数,重有势大力沉的气场。
  “京东东路沂州沂水县举子李云,出场。”
  李云抱拳对点将台上的韩德勤道:“大人。”
  韩德勤点点头,算是打过招呼了:“开始。”
  长刀在手的那一刻,李云仿佛整个人的气势都收敛了起来,仿佛一座石雕,周围都凝固了起来。起手的招式很慢,慢到像是个初学者。
  一板一眼的极其认真。
  嘿嘿——
  有人笑了,觉得李云的水平能混到这里,也就该打道回府了。
  可韩德勤让不这么看,他微微蹙眉起来,觉得李云周围的气息都有种滞涩的感觉。这种想法,让他想到了一种武者的境界,意境。韩德勤也被自己这荒唐的念头吓住了,随后觉得不可能,暗自摇头起来。
  可随后,李云的动作越来越快,如同狂风骤雨般的席卷,一时间,宛如甚至于千军万马之中,渐渐的,又平复了起来。
  韩德勤真的被吓住了,李云这家伙才多大的年纪,就已经摸到了这个门槛?
  李云如此强悍,那么李逵该是什么层次的高手?当初韩德勤第一次见李逵,还对皇帝说,自己和李逵对战,应是五五之数,如今让他胆寒的是,他和李云对战,也是五五之数。可李云一直被李逵欺负的死死的,连反抗的心思都没有。
  李云的境界似乎和他相当。可问题是,自己是三十多岁才摸到了这个门槛,而李云才多大?岂不是说,以后李云会是一个战场猛将?
  这让他不淡定了起来,韩德勤并不是因为长得高大,英武非凡,而被皇帝委以重任的武将。他也是有真本事的将才。当然,长相也会打高分。就像是前左翊卫大将军王诜,因为长得好看,还被神宗皇帝赐婚长公主。
  所以说,在皇帝身边做事,长相很重要。李云长相不讨喜,多半不会在殿前司任职,少不了去边塞搏军功,可万一李云并不想用命博富贵呢?自己此举,岂不是让李云怨恨?
  属下见上司韩德勤又是惊愕,又是摇头,还以为李云不符合上司的心意,献媚道:“此子招式轻浮,不如黜落如何?”
  “放肆,尔以谗言构陷国之栋梁,该当何罪?”
  “大人息怒!”
  “退下吧!”
  韩德勤心累,殿前司都是拍马屁的好手,以至于连起码的眼力都没有。李云要是普通,这科的举子都废了。
  韩德勤迟疑的是,自己是否因该提前给陛下引荐。毕竟明日校场内搏杀头名状元,皇帝也会来。李云出色,自然会有他的一份功劳。尤其是他深知,皇帝对于人才的渴望到了什么程度?
  小皇帝虽亲政了,表现出也是一副虚心听劝的样子,但作为贴身保护皇帝的韩德勤知道,皇帝有近乎疯狂的野心。
  毕竟,当一个皇帝连汉武帝都看不大起的时候,必然是胸怀大志的皇帝。赵煦嘴上不会说,但是心里一直鄙夷汉武帝的成就,认为汉武帝是昏君。当然,他老师程颢也是这么认为的,估计小皇帝认为汉武帝是昏君,多半是受程颢这个帝师的影响。
  程颢如此认为,也没错。他是道德君子,孔门传人。按照道德学究的标准,评判一个皇帝的好坏,就两个标准:是否发动战争?是否加赋?
  很不幸的是,汉武帝两样都占了,估计在程颢眼里妥妥的是个昏君。
  如果程颢不认为汉武帝是昏君,但为了某种目的给赵煦灌输汉武帝是昏君,那么其心可诛!
  皇帝赵煦真没有资格去鄙夷汉武帝。一般来说,后世看不起汉武帝的皇帝,基本上都是昏君。
  汉武帝有卫青,有霍去病,有李广……一大批的名将。杀敌千里之外,拓疆三千里,岂能是乳臭未干的小皇帝能说三道四的存在?
  比人才,小皇帝身边有谁?他两个废物连襟吗?
  程知节,叫这个名字的也就是前朝的开国大将程知节有名气。而皇帝的那个二姐夫,绝对是赝品中的赝品。
  但韩德勤心知肚明,要是啥也不提,就皇帝的小心眼,多半会记恨。
  回到宫中,韩德勤在郝随的引领下来到了皇帝的面前,躬身道:“陛下,臣发现了几位将才。还请陛下明日多观察。”
  “善!还不快快说来。”
  赵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,恨不得自己也在场似的。
  韩德勤道:“其首是李逵的族弟,李云。”
  “他?……不是参加省试落榜了吗?”皇帝愣住了,李云是曾经的麻友,但似乎没有什么奇异之处吧?
  更何况,赵煦一直以为李云是书生啊!怎么一转眼变武将了,他有点转不过弯来。
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